老去江濒结草庐,一官谢却混樵渔
出处:《家白麓先生故宅》
清 · 郑开禧
老去江濒结草庐,一官谢却混樵渔。
九天丹诏徵修史,半亩青山自著书。
海岛旧曾编日月,沧桑时复叹丘墟。
白云山下云亭路,有否当年问字车。
九天丹诏徵修史,半亩青山自著书。
海岛旧曾编日月,沧桑时复叹丘墟。
白云山下云亭路,有否当年问字车。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郑开禧对友人白麓先生故居的怀念和感慨之作。首句“老去江濒结草庐”描绘了白麓先生晚年的生活场景,寓含其淡泊名利、归隐江湖的意蕴。次句“一官谢却混樵渔”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更愿意过着渔樵耕读的闲适生活。
第三句“九天丹诏徵修史”暗示白麓先生可能曾被朝廷征召参与史书编纂,显示出他的学识与才情。然而,“半亩青山自著书”又透露出他更倾向于在宁静的山野中著述立言,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海岛旧曾编日月”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历史贡献,可能他曾有过在海岛从事编纂的经历,见证了时光的流转。而“沧桑时复叹丘墟”则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怀旧之情。
最后一句“白云山下云亭路,有否当年问字车”,以白云山下的云亭路和过往的问字车为线索,勾起了诗人对往昔岁月和白麓先生学问传承的追忆,流露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通过描绘白麓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生活环境,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