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所遇孰非梦,事过吾何求全文
云师来宝山,一住十五秋。
读书尝闭户,客至不举头。
去年造其室,清坐忘百忧。
我初无言说,师亦无对酬。
今来复扣门,空房但飕飗。
云已灭无馀,薪尽火不留。
却疑此室中,常有斯人不。
所遇孰非梦,事过吾何求

注释

云师:指仙人或高人。
宝山:比喻富有智慧或灵性的地方。
闭户:关门读书,专心致志。
举头:抬起头部,表示迎接。
造其室:拜访他的住所。
清坐:静坐,心境清净。
扣门:敲门,拜访。
飕飗:形容风声凄凉。
薪尽火不留:比喻事物消失无踪。
斯人:此人,指云师。

翻译

云师来到这宝山,已经居住了十五个春秋。
他常常闭门读书,客人来了也从不抬头迎接。
去年我造访他的居所,静静地坐着,忘却了所有的忧虑。
起初我们都没有太多交谈,师徒之间也无需过多应答。
如今再来敲门,却发现只剩空荡荡的房子,只有风声在回响。
云彩已散去,柴火已燃尽,没有留下一丝烟火气息。
我怀疑这屋子里是否常有他存在,仿佛一切都不曾改变。
遇到的人和事,谁能分辨哪些不是梦境?事情过去后,我还追寻什么呢?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的高僧在宝山上的生活状态和对死亡的沉思。开篇即点明云师在宝山一住就是十五年,期间他专心读书,对于外界的拜访毫不理会。这从侧面映衬出云师的清高与淡泊。

诗人通过描述去年的情景与今年重游时的情形对比,抒发了对生命无常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去年造室时的清坐忘忧,与今次空房飕飗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云已灭、薪尽火不留,更是时间流逝与生命消亡的象征。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所遇之事是否如梦一场的困惑,以及面对过往种种,自己又能追求什么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对云师生活状态的描绘和对其离世后的沉思,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死亡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