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章忧君君反嗔
出处:《宦官妾妇词》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君不见天宝时,云雨丧师君不知。
宦官高力士,独为君言之。
力士忧国岂可卑?又不见,建炎春,盗炎真州君不闻。
宦官却成章,上疏疵大臣。
成章忧君君反嗔。
于乎,咸淳师相势绝伦,襄樊蔽匿谁敢云?漏语一杀宫中嫔。
宦官高力士,独为君言之。
力士忧国岂可卑?又不见,建炎春,盗炎真州君不闻。
宦官却成章,上疏疵大臣。
成章忧君君反嗔。
于乎,咸淳师相势绝伦,襄樊蔽匿谁敢云?漏语一杀宫中嫔。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宦官在不同朝代中的权力与影响。首句“天宝时,云雨丧师君不知”暗指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皇帝沉迷声色,导致军事失利。接着提到高力士虽为宦官,却能直言进谏,暗示力士的忠诚与责任感。
“建炎春,盗炎真州君不闻”则转至南宋,批评宋高宗对金兵入侵的无知,而宦官反而能揭露真相。“成章忧君君反嗔”进一步指出,即使如秦桧这样的权臣,也受到宦官的牵制,皇帝反而责怪忠臣。
最后,“咸淳师相势绝伦,襄樊蔽匿谁敢云”提及元朝末年,权臣贾似道掌权,连师相都不敢直言,只有宦官敢于揭露实情。“漏语一杀宫中嫔”以极端的事件警告,若有人泄露真相,即使是宫中嫔妃也可能遭受杀身之祸。
整首诗通过宦官的形象,批判了封建社会中君主的昏庸和权臣的专横,同时也揭示了宦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扮演的意想不到的角色。杨维桢以辛辣的笔触,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