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无芳草,将何寄所思
出处:《道逢北使题赠京邑亲知》
唐 · 张九龄
征骖稍靡靡,去国方迟迟。
路绕南登岸,情摇北上旗。
故人怜别日,旅雁逐归时。
岁晏无芳草,将何寄所思。
路绕南登岸,情摇北上旗。
故人怜别日,旅雁逐归时。
岁晏无芳草,将何寄所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征骖:远行的马车。稍:稍微,微微。
靡靡:形容行动迟缓、疲惫的样子。
去国:离开自己的国家。
方:正,正在。
迟迟:缓慢,拖延。
路:道路。
绕:环绕,弯曲围绕。
南登岸:向南岸方向前行。
情:情感,心情。
摇:摇动,波动。
北上旗:北上飘扬的旗帜,可能象征着诗人即将前往的方向或某种使命。
故人:老朋友,故友。
怜:怜惜,同情。
别日:离别的日子。
旅雁:迁徙的大雁,常用来比喻漂泊在外的人或表达思乡之情。
逐:追逐,跟随。
归时:归去的时节,此处指诗人希望回归的时刻。
岁晏:岁末,年终。
无芳草:没有芬芳的青草,这里以“芳草”象征美好的事物或情感寄托的对象。
将何:将要凭借什么。
寄所思:寄托我的思念之情。
翻译
乘坐的马车微微疲惫,离国的脚步缓缓迟疑。道路曲折环绕向南岸延伸,情感随着北上的旗帜摇曳波动。
故友在离别的日子满怀怜惜,如同迁徙的大雁追逐着归期。
岁末已无芬芳的青草,我将以何寄托这满腹思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离别之际的复杂情感。开篇“征骖稍靡靡,去国方迟迟”两句,通过对马蹄声响的描述,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行程中的延缓,反映出旅人的心境。紧接着,“路绕南登岸,情摇北上旗”进一步描写了旅人在途中所经之地,并且通过“情摇北上旗”强调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的后半部分“故人怜别日,旅雁逐归时”表达了对往昔旧友的思念和对家乡的向往。最后两句“岁晏无芳草, 将何寄所思”,则是在问自己在年华渐老、自然景物已不如前时,该将自己的思念寄托于何处。这不仅是对自然美好的怀念,也是一种生命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旅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是一首优美的别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