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全文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出处:《宿天台桐柏观
唐 · 孟浩然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
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注释

天台:山名。
在今浙江省天台县东北。
西南接括苍山、雁荡山,西北接四明山、金华山。
桐柏观:即桐柏宫。
观:道教之庙宇。
信:任凭。
逗:停留。
缅寻:远处探访。
缅,遥远的样子。
扪萝:扪,攀援。
萝,女萝,生长在山中的一种地衣类植物,常自树梢悬垂,全体丝状,呈淡黄绿色或灰白色。
辍棹:停船。
棹,划船工具。
恣探讨:尽情赏玩。
息阴憩(qì)桐柏,采秀弄芝草。
唳:鹤鸣声。
信潮:潮水定时而起,故称。
纷:盛多的样子。
长生:生命永远存在。
三山:古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

翻译

凭风鼓帆海上行,黄昏住宿逗云岛。
远寻水滨隐者的乐趣,近爱赤城山无限美好。
手揽长萝足踩着软苔,停船到天台山观赏探讨。
桐柏观中稍休息,采摘灵芝仙人草。
深夜鹤鸣露水垂降,拂晓鸡啼信潮早。
真想抛开官服印信,从此去掉世间烦恼。
迈开大步登上四明高顶,探踪觅迹寻得二老。
我饶有离家远游的意趣,就是要学他们的长生之道。
日日夜夜遥望海上三神山,只看到云水相接一片浩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界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和对道家长生之道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清新,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超脱尘世的哲学思考。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这两句描写诗人乘风破浪,随波逐流,在海上航行,傍晚时分停泊在一座云雾缭绕的小岛上。这里的“信风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力的顺应和信任,同时也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传说中仙境沧洲和赤城的向往与喜爱。这两处在中国古代神话和道教传说中均有仙山之称,象征着长生不老的理想境界。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行走探索,手触花草,足踏苔藓,表现了一种与自然亲近、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树荫下休息,以及采集珍奇的植物,这里的“桐柏”和“芝草”均有长寿之意,暗示了对仙境生活的追求。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清晨的景象,鹤叫声中带着清晨的露水,鸡鸣则预示着潮汐的到来,这些自然界的声音成为了诗人生活节奏的一部分。

"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羁绊和烦恼,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超然自得。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 这两句中“高步”意味着诗人精神上的飞扬,“四明”可能指的是四方或四季,“玄踪得三老”则是说诗人追寻古代仙人的足迹,达到了与道家三老(即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道德天尊)相通的境界。

"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远方旅行的向往,以及学习古仙人的长生之道的决心。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每个傍晚时分都会仰望那遥远而神秘的“三山”(可能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方丈和瀛洲),感受着那无尽的云海之美。这也象征着诗人对于仙境永恒不变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不老的道家理想和哲学思考。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