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茅盈亲手植,坐使草木皆成仙
出处:《吕尊师画三茅观梅藤为图号曰二老走笔赋之》
元末明初 · 危素
三茅观头老梅树,梅边更有长藤古。
谁持此画江西来,大瀛海中吕道士。
藤枯一似蛟龙县,梅瘦饱受冰霜缠。
柯支不逐浮世换,根柢直与扶桑连。
传闻茅盈亲手植,坐使草木皆成仙。
宋朝渡江一百年,世人不到吴山巅。
岂知二物阅兴废,及见渤澥成桑田。
战争揖让等黄土,展卷血泪何涟涟。
谁持此画江西来,大瀛海中吕道士。
藤枯一似蛟龙县,梅瘦饱受冰霜缠。
柯支不逐浮世换,根柢直与扶桑连。
传闻茅盈亲手植,坐使草木皆成仙。
宋朝渡江一百年,世人不到吴山巅。
岂知二物阅兴废,及见渤澥成桑田。
战争揖让等黄土,展卷血泪何涟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以元末明初诗人危素的视角,赞美了吕道士所绘的《三茅观梅藤图》。诗中的老梅树和长藤古藤,象征着岁月的沧桑和坚韧的生命力。画面仿佛是从江西传来,展示出吕道士高超的艺术才华。梅树经受冰雪考验,藤干如蛟龙般挺立,显示出不随世俗变迁的执着。
诗人提到茅盈亲手种植,暗示这株梅树有着神奇的仙气。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宋朝已过百年,世人不再登临吴山之巅欣赏此景。画面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变迁,沧海桑田的变化,令人感慨。最后,诗人借战争与和平的更迭,表达了对画卷中历史痕迹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世事无常的哀叹,泪水涟涟,情感深沉。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寓言般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与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