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陈宋经大泽,田荒生茅不种麦
出处:《饥乌词》
宋 · 张耒
北风夜雨乌翅湿,低飞野畦啄遗粒。
啄食不饱还畏人,呜呼隔陇自求群。
我行陈宋经大泽,田荒生茅不种麦。
空肠待饱明年禾,鸦鸦尔饥独奈何。
啄食不饱还畏人,呜呼隔陇自求群。
我行陈宋经大泽,田荒生茅不种麦。
空肠待饱明年禾,鸦鸦尔饥独奈何。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北风:寒冷的北风。夜雨:夜晚的雨水。
乌翅:乌鸦的翅膀。
湿:湿润的。
低飞:低空飞翔。
野畦:野外的田地。
啄遗粒:啄食散落的谷粒。
啄食不饱:觅食仍不足够。
畏人:害怕人类。
隔陇:隔着田埂。
自求群:各自寻找同伴。
陈宋:古代的两个地区名。
大泽:广阔的沼泽。
田荒:田地荒芜。
生茅:长满茅草。
不种麦:未种植小麦。
空肠:空虚的胃。
待饱明年禾:期待着明年庄稼丰收。
鸦鸦:形容乌鸦叫声。
尔饥:你们饥饿。
独奈何:又能怎么办。
翻译
夜晚北风吹着冷雨,乌鸦翅膀被淋湿,低飞在田野里寻找掉落的谷粒。它们啄食却仍感饥饿,还得提防人类,哎,只能隔着田埂各自寻找同伴。
我行走在陈宋之间,经过大片的沼泽地,田地荒芜,无人种麦。
期待着明年丰收的稻谷填饱肚子,而你们这些乌鸦饥饿难耐,又能如何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冷与贫困交织的景象,通过对夜雨中的乌鸦啄食情形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饥饿和生计的深切感受。北风夜雨中乌鸦的湿翅低飞,以及它们在野畦间努力寻觅剩余谷粒的情景,既表现了自然界生物为了生存所作出的挣扎,也映射出诗人对现实生活困境的深刻体验。
诗中的“啄食不饱还畏人”一句,透露出乌鸦因畏惧人类而无法尽情进食的无奈,这里的“畏人”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接着,“呜呼隔陇自求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同类相求、共同面对困境的情感共鸣。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我行陈宋经大泽,田荒生茅不种麦”的描述,展现了一片荒废的田野景象,其中“田荒生茅”暗示了农业生产的停滞和土地的荒芜,而“不种麦”则是对未来粮食来源的担忧。
最后,“空肠待饱明年禾,鸦鸦尔饥独奈何”一句,诗人以饥饿的乌鸦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于来年粮食无着的焦虑和无奈。这里的“空肠”形象化地表现了内心的饥饿感受,而“鸦鸦尔饥独奈何”则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和哀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生物生存状态的观察,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之间的种种矛盾和悲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对生活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