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吹箫玩月窟,金丹未能换毛骨
出处:《万松道人吹箫图》
明 · 朱同
万松道人持洞箫,吹作钧天鸣凤韶。
海月初上万松顶,清影满地风潇潇。
吹罢玉宇空寥寥,馀音缥缈随风飘。
青鸟前导丰隆御,乘兴便欲凌青霄。
玄丹已熟九鼎火,白鹤不畏长天遥。
万灵执役雷电走,倒酌北斗翻招摇。
拙閒老人眼如电,每向灯前究黄卷。
清癯已是地行仙,识君知心岂知面。
求我为写万松图,手弄参差自相娱。
吮毫欲写辍复止,岂以色相摹太虚。
我亦吹箫玩月窟,金丹未能换毛骨。
贺老诚能识谪仙,大鹏九万同超忽。
海月初上万松顶,清影满地风潇潇。
吹罢玉宇空寥寥,馀音缥缈随风飘。
青鸟前导丰隆御,乘兴便欲凌青霄。
玄丹已熟九鼎火,白鹤不畏长天遥。
万灵执役雷电走,倒酌北斗翻招摇。
拙閒老人眼如电,每向灯前究黄卷。
清癯已是地行仙,识君知心岂知面。
求我为写万松图,手弄参差自相娱。
吮毫欲写辍复止,岂以色相摹太虚。
我亦吹箫玩月窟,金丹未能换毛骨。
贺老诚能识谪仙,大鹏九万同超忽。
鉴赏
这首明代朱同的《万松道人吹箫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万松道人手持洞箫,其音乐如同钧天之乐,凤韶般悠扬。月升松顶,清辉洒落,伴随着萧声,风声潇潇,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吹奏完毕,余音袅袅,仿佛引领着仙人驾驭青鸟,直入云霄。诗人想象万灵听从道人的指挥,雷电奔腾,北斗星也为之倾倒。
诗人朱同与画中道人虽未谋面,却以心灵相通,欣赏他的才华。他拒绝直接描绘道人的外貌,而是通过箫声和画面中的万松图来表达对道人精神世界的赞美。诗人自己也吹箫赏月,虽然未能借此改变自身,但仍赞赏道人的超凡脱俗,将他比作谪仙,期待与他一同超越尘世。
整首诗以箫声为线索,融合了仙境与人间,展现出诗人对道人艺术造诣的敬仰以及对超然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