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沧桑变后此孤城,况复高秋百感并全文

沧桑变后此孤城,况复高秋百感并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沧桑变后此孤城,况复高秋百感并
开府已非方镇署,栖笳犹类故家营。
烟寒山树连层阜,水漫湖田混太清。
几辈遗民寒洒涕,多应凄绝暮蝉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一座孤城在深秋时节所呈现的苍凉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历史变迁对城市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情感的交织。

首联“沧桑变后此孤城,况复高秋百感并”点明主题,战乱后的孤城在深秋时节,引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这里的“百感并”,不仅指季节的变换,更蕴含了对历史变迁、人事沧桑的感慨。

颔联“开府已非方镇署,栖笳犹类故家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现状落寞的对比。开府原本是地方官员办公的场所,如今却不再是方镇的官署,而“栖笳”则暗示着战争后的宁静,但这种宁静中仍能感受到过去的影子,如同故家的营房,虽物是人非,但那份记忆犹存。

颈联“烟寒山树连层阜,水漫湖田混太清”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水画卷。烟雾缭绕,山树相连,层峦叠嶂,湖田广阔,与天空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静谧而辽阔的自然景观。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隐喻,暗示着战乱后社会的荒凉与萧瑟。

尾联“几辈遗民寒洒涕,多应凄绝暮蝉声”将视角转向了生活在战乱之后的普通百姓。几辈遗民在寒冷中洒下泪水,他们的哀伤与痛苦,通过暮蝉的凄厉叫声得以体现。这一联直接抒发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乱后社会的变迁与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