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愿人少,百草无停春
出处:《山居答徐巢友》
明 · 罗宾王
造化愿人少,百草无停春。
遇物辄生叹,终非葛天民。
胡为乡与土,颦笑厌我真。
草草百年内,相逢几醉人。
何如玄洲子,金玉同灰尘。
怡情在山水,天地爱其贫。
遇物辄生叹,终非葛天民。
胡为乡与土,颦笑厌我真。
草草百年内,相逢几醉人。
何如玄洲子,金玉同灰尘。
怡情在山水,天地爱其贫。
鉴赏
这首诗《山居答徐巢友》由明代诗人罗宾王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的深刻感悟。
首句“造化愿人少,百草无停春”以大自然的意愿开篇,表达了万物生长不息,春天永不停歇的主题。接着,“遇物辄生叹,终非葛天民”一句,诗人借由对自然界的观察,产生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暗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非和谐共存。
“胡为乡与土,颦笑厌我真”则进一步探讨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社会虚伪面具的反感,以及对真诚本性的渴望。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个性色彩和人文关怀。
“草草百年内,相逢几醉人”将人生的短暂与相聚的难得联系起来,强调了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重要性。最后,“何如玄洲子,金玉同灰尘。怡情在山水,天地爱其贫”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认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来自于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亲近,而非物质的富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