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得帛兮田得粟,乐以卒岁心悠悠
明 · 倪岳
去年六月足霖雨,顽云蔽天长不收。
官衢水淖车马绝,野树巢空鱼鳖游。
直沽南北混海道,畿甸远迩同川流。
秋来百钱一斗粟,民饥更着寒无裘。
昨日已鬻乳下儿,今日又杀田中牛。
嗷嗷仅博一饱耳,转眼亦复填深沟。
郁塞那堪沴仍作,北邙弃骨成高丘。
掩骼埋胔有遗令,嗟嗟守牧谁为谋。
乘轺赈贷出旁午,宵旰乃尔劳宸猷。
即今皇皇民稍苏,麦已秀实禾欲抽。
上下鼓舞望丰稔,饱暖已判歌有秋。
如何六月雨不止,连绵恐欲伤田畴。
岂但群蛾蠹麦穗,亦复有耳生禾头。
奔驰徒费雨师力,淋漓不解农夫忧。
早寒暮热人重困,儿童往往成悲讴。
端居对食不下咽,天意岂与斯民仇。
奸人猾吏试一殛,亦足以见天所尤。
何须连年病赤子,尪羸佝偻谁当瘳。
我愿天公放白日,照耀四海袪烦愁。
蚕得帛兮田得粟,乐以卒岁心悠悠。
小臣无能窃君禄,却把大笔歌天休。
官衢水淖车马绝,野树巢空鱼鳖游。
直沽南北混海道,畿甸远迩同川流。
秋来百钱一斗粟,民饥更着寒无裘。
昨日已鬻乳下儿,今日又杀田中牛。
嗷嗷仅博一饱耳,转眼亦复填深沟。
郁塞那堪沴仍作,北邙弃骨成高丘。
掩骼埋胔有遗令,嗟嗟守牧谁为谋。
乘轺赈贷出旁午,宵旰乃尔劳宸猷。
即今皇皇民稍苏,麦已秀实禾欲抽。
上下鼓舞望丰稔,饱暖已判歌有秋。
如何六月雨不止,连绵恐欲伤田畴。
岂但群蛾蠹麦穗,亦复有耳生禾头。
奔驰徒费雨师力,淋漓不解农夫忧。
早寒暮热人重困,儿童往往成悲讴。
端居对食不下咽,天意岂与斯民仇。
奸人猾吏试一殛,亦足以见天所尤。
何须连年病赤子,尪羸佝偻谁当瘳。
我愿天公放白日,照耀四海袪烦愁。
蚕得帛兮田得粟,乐以卒岁心悠悠。
小臣无能窃君禄,却把大笔歌天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成化年间六月连绵不断的暴雨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开篇描述了雨水导致道路泥泞,交通中断,田野空旷,鱼鳖泛滥的景象。接着,诗人通过“秋来百钱一斗粟,民饥更着寒无裘”两句,形象地展现了粮食价格飞涨,百姓衣食难保的困境。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卖掉孩子、宰杀耕牛,仅仅为了换取一顿饭,却仍无法避免死亡的命运。这种残酷的现实,让诗人感到深深的悲痛和无奈。他指责官府未能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呼吁朝廷派遣官员赈灾,并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然而,尽管政府采取了行动,但暴雨并未停止,反而可能损害农田,威胁到农作物的生长。诗人指出,这不仅影响了庄稼,还可能引发其他灾害,如害虫侵害作物。他感叹于人力的有限,以及自然力量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面对百姓的苦难,诗人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严惩那些趁机作恶的奸人和猾吏,以示对天意的尊重。他希望上天能够给予人民阳光,驱散他们的烦恼,使他们能够像蚕得到丝、田得到谷一样,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虽无力直接帮助百姓,但希望通过诗歌传达对天的祈祷,希望天公能够赐予人间安宁与幸福。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社会公正的强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