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叹沉沦,孤高碣石人
出处:《吊从兄岛》
唐 · 无可
尽日叹沉沦,孤高碣石人。
诗名从盖代,谪宦竟终身。
蜀集重编否,巴仪薄葬新。
青门临旧卷,欲见永无因。
诗名从盖代,谪宦竟终身。
蜀集重编否,巴仪薄葬新。
青门临旧卷,欲见永无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尽日:整天。沉沦:陷入困境或不得志。
孤高:孤独而清高。
碣石人:比喻孤独而高尚的人,这里可能特指某位历史人物或诗人。
诗名:诗歌的名声。
盖代:超越当世,非常著名。
谪宦:被贬官流放的官员。
终身:一生。
蜀集:蜀地的诗文集。
重编:重新编辑整理。
巴仪:巴地(今四川一带)的习俗或礼仪。
薄葬:简单的丧葬仪式,不奢侈。
青门:长安东门,常用来代指京城。
临:面对。
旧卷:以前的书籍或诗文手稿。
永无因:永远没有机会。
翻译
整天叹息自己的沉沦,如同那孤独高傲的碣石山人。诗名响彻历代,却因贬官终了一生。
不知蜀地的诗集是否重新编纂,巴地的薄葬之礼又添新篇。
面对长安城外的旧书卷,想要再见你却永远没有了机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失去亲人的深切哀悼之情。开篇“尽日叹沉沦”表达了对逝者不舍昼夜的悲痛,“孤高碣石人”则是形容诗人在丧亲之后,孤独而坚强,如同孤立的碣石。
"诗名从盖代"一句,可能是在提及诗人的身世,或是指诗中的情感已经跨越了时代。紧接着“谪宦竟终身”则显示出诗人对于仕途或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如同被囚禁了一生。
中间两句“蜀集重编否,巴仪薄葬新”可能是在询问或自问是否应该重新整理那些过去的回忆和遗物,以及是否该在巴地为逝者建立新的墓葬。这里的“蜀集”可能是指诗人与亡兄共有的记忆,而“巴仪”则是古时对巴蜀地区的称呼。
尾句“青门临旧卷,欲见永无因”表达了诗人在家中翻阅旧物,想要再次见到逝者的心愿,但却明白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永恒哀思。这里的“青门”通常指的是家宅或书房,“临旧卷”则是诗人对过往生活片段的追忆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以及对于逝去时光无法挽回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