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高君堪仰止,九载青毡寒彻底
出处:《分禄养亲为高孔明司训》
明 · 谢文著
君不见东吴儿,樗蒲十万轻如丝。
父母饥寒知不知。
又不见西邻士,一钱尺帛私妻子。
借锄取帚立谇语,噫戏薄俗不可医。
长安太守泪涕洟,天经地义谁识之。
高君高君堪仰止,九载青毡寒彻底。
三釜平分出太仓,禄养养亲亲独喜。
世间九鼎徒为尔。
父母饥寒知不知。
又不见西邻士,一钱尺帛私妻子。
借锄取帚立谇语,噫戏薄俗不可医。
长安太守泪涕洟,天经地义谁识之。
高君高君堪仰止,九载青毡寒彻底。
三釜平分出太仓,禄养养亲亲独喜。
世间九鼎徒为尔。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东西两邻的生活状况,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和道德沦丧的问题。前半部分描述了东吴儿挥霍无度,不顾父母饥寒;后半部分则描绘了西邻士节俭自持,却因微薄收入而与家人争吵。这种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和冷漠。
接着,诗人转向对长安太守的感慨,表达了对社会正义缺失的忧虑。太守的眼泪和哀叹,象征着对底层民众疾苦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无奈。然而,这种同情是否能被理解或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最后,诗中提到的“高君”作为一位司训,通过“九载青毡寒彻底”的描述,展现了他长期坚守清贫生活的坚韧品质。他能够平分禄养,亲自照顾双亲,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孝道,也彰显了个人品德的高尚。在诗人的笔下,“世间九鼎徒为尔”这句话,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再多的财富和权力也无法弥补道德的缺失,强调了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对比和形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问题,同时也颂扬了高尚的品德和孝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