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悔流连偿永忆,难移寥泬现前尘
出处:《辛未二月李氏园看桃花同啸麓作》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烟染寒柯气已新,废垣高下接田畇。
半篙初动鳞鳞水,一簇遥看淡淡春。
曾悔流连偿永忆,难移寥泬现前尘。
俗缘重后违仙隐,漫效渔人更问津。
半篙初动鳞鳞水,一簇遥看淡淡春。
曾悔流连偿永忆,难移寥泬现前尘。
俗缘重后违仙隐,漫效渔人更问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充满了深沉的哲思与自然美的赞叹。
首联“烟染寒柯气已新,废垣高下接田畇”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景象:寒柯被烟雾轻轻染上,透露出新生的气息;废弃的城墙高低错落,与农田相连,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这里运用了“烟染”、“气已新”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特有的氛围,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萌芽。
颔联“半篙初动鳞鳞水,一簇遥看淡淡春”进一步描绘了水面上的波光粼粼和远处春色的淡雅。半篙初动,意味着水面上开始泛起细小的波纹,仿佛是春天的微风轻拂过水面;一簇遥看,指的是远处的一片桃林或春花,它们在淡淡的春光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颈联“曾悔流连偿永忆,难移寥泬现前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感慨。诗人曾经因留恋而后悔,如今那些记忆如同遥远的天空中的星点,难以触及却又清晰可见。这里运用了“流连”、“永忆”、“寥泬”等词语,既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流露出一种难以忘怀的深情。
尾联“俗缘重后违仙隐,漫效渔人更问津”则揭示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在世俗的牵绊之后,诗人似乎想要远离尘嚣,追求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如同渔人一般悠然自得。然而,这种理想化的追求往往难以实现,诗人只能以“问津”的方式,表达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寻。这一联通过对比与象征,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对生命、自然与理想的思考与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