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勋侯上殿救,天子两耳塞不闻
郑家勋侯上殿救,天子两耳塞不闻。
天子英明文且武,勋侯难挽雷霆怒。
必罚用惩东向心,伤恩岂顾北道主。
自从登极行天诛,西市骈首阿大夫。
今年二竖冒官职,即时赐死冤谁呼!从来乱国用重典,将军观望那得免!君不见郑家出抱将军尸,颈血淋漓亲为吮?
鉴赏
这首诗《陈将军》由清代诗人钱澄之所作,描绘了陈将军在宫廷中的遭遇以及其身后所引发的反响。诗中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情。
首句“行宫门外人纷纷,争传看杀陈将军”描绘了陈将军被处决时,皇宫外人群聚集,争相目睹这一悲剧的场面。这既表现了人们对权力斗争的好奇与冷漠,也暗示了陈将军的死因可能与权力斗争有关。
接着,“郑家勋侯上殿救,天子两耳塞不闻”描述了郑家勋侯为了营救陈将军而上殿求情,但天子却充耳不闻,表现出权力的绝对性和不可动摇性。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个人力量在面对权力时的渺小。
“天子英明文且武,勋侯难挽雷霆怒”进一步强调了天子的权威,即使他既有文才又有武略,也无法改变勋侯的努力无效的事实。这反映了在权力面前,个人情感与正义往往难以抗衡。
“必罚用惩东向心,伤恩岂顾北道主”则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本质,即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权威和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情感和忠诚。这里“东向心”和“北道主”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政治立场或势力,强调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不可避免性。
“自从登极行天诛,西市骈首阿大夫”提到了陈将军之前可能涉及的案件,即对阿大夫的惩罚,暗示了权力斗争的连带效应和残酷性。
“今年二竖冒官职,即时赐死冤谁呼!”则指出当前又有人冒充官员,立即被赐死,表达了对无辜者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愤怒和无奈。
最后,“从来乱国用重典,将军观望那得免!”总结了乱世中使用严刑峻法的普遍现象,强调了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是像陈将军这样的将军也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
“君不见郑家出抱将军尸,颈血淋漓亲为吮?”以郑家为陈将军收尸的场景作为结尾,表达了对陈将军的同情和对权力斗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通过这一细节,诗人不仅展现了对个体命运的关怀,也深化了对权力与人性冲突的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将军命运的描绘,深刻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无情以及对人性的摧残,同时也表达了对正义与公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