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慎勿随生灭,覆水难收后日名
出处:《勉众》
明 · 释函是
一念依违百念生,谁能转处不留情。
须知事梦心非梦,若待因成果已成。
明镜当台毫发现,空华翳目鬼神惊。
劝君慎勿随生灭,覆水难收后日名。
须知事梦心非梦,若待因成果已成。
明镜当台毫发现,空华翳目鬼神惊。
劝君慎勿随生灭,覆水难收后日名。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开篇“一念依违百念生,谁能转处不留情”两句,揭示了人类思想活动的微妙与复杂,一个念头的摇摆不定,往往引发出更多的思绪,而这些思绪又难以完全控制,如同情感的涟漪般自然流淌。
“须知事梦心非梦,若待因成果已成”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现实与梦境、因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它告诉我们,尽管我们可能在梦中体验各种情境,但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和选择才是决定最终结果的关键。这不仅仅是对因果律的朴素理解,更是对个人行为与命运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
“明镜当台毫发现,空华翳目鬼神惊”则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人的心灵比作明镜,通过镜子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事物的真实面貌。同时,也暗示了心灵的纯净与清明对于认知世界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空华”和“鬼神惊”则强调了心灵的纯净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甚至令超自然的力量为之震撼。
最后,“劝君慎勿随生灭,覆水难收后日名”是对读者的直接告诫,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时,保持内心的稳定和清醒,避免被情绪或外界环境所左右。覆水难收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错过的机会无法挽回的道理,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谨慎行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深入剖析,引导人们反思自我,追求心灵的纯净与智慧,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关于修身养性、顺应自然、把握因果的思想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