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以夷齐心,来结观音缘
不饮远公酒,聊酌聪明泉。
肩舆过武昌,乘兴西山巅。
岩乳饮菩萨,诗篇诵苏仙。
夔州苦无井,瘿俗殊可怜。
竹筒喉不乾,可浣不可煎。
日汲卧龙水,屡赖担夫肩。
所取都几斛,深惭未投钱。
前日招提游,入耳声涓涓。
泓澄可照胆,草木皆光妍。
却疑南阳人,蟠蛰清泠渊。
惨淡会风云,滂沱霖普天。
源如少陵词,清入光芒篇。
馀波涨瞿唐,汹涌吞百川。
何人著水经,漏此不及编。
道人出新茗,林间手新研。
共以夷齐心,来结观音缘。
至今清夜梦,犹到幽亭边。
交游况离索,回首成悽然。
何时鹿呦呦,重访山中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庐山、卧龙山以及观音泉的游览与感悟。首句“去岁游庐山,社中观白莲”点明了去年游览庐山的经历,观看了白莲,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不饮远公酒,聊酌聪明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而非世俗的物质追求。
“肩舆过武昌,乘兴西山巅”,描述了诗人乘坐轿子经过武昌,兴致勃勃地前往西山之巅的情景。接下来的“岩乳饮菩萨,诗篇诵苏仙”,则通过想象菩萨在岩石间饮水,苏仙吟诵诗歌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
“夔州苦无井,瘿俗殊可怜”,对比了夔州的缺水状况,表达了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同情。而“竹筒喉不乾,可浣不可煎”,则通过竹筒汲水的细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日汲卧龙水,屡赖担夫肩”,描述了每日从卧龙山汲取泉水,多次依赖挑夫的肩膀搬运的情景,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接下来的“所取都几斛,深惭未投钱”,表达了诗人对未能支付泉水费用的内疚之情。
“前日招提游,入耳声涓涓”,描述了前次游览寺庙时听到的流水声,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泓澄可照胆,草木皆光妍”,进一步描绘了泉水清澈见底,映照着明亮的心灵,周围草木生机勃勃的景象。
“却疑南阳人,蟠蛰清泠渊”,诗人将自己比作南阳人,想象自己如同潜藏于清冷深渊中的南阳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惨淡会风云,滂沱霖普天”,则通过风云变幻、大雨倾盆的场景,象征人生的起伏不定。
“源如少陵词,清入光芒篇”,将泉水的清澈与杜甫的诗歌相比较,赞美其如同诗歌一般,充满光芒。“馀波涨瞿唐,汹涌吞百川”,描述了泉水的余波能够涨满瞿塘峡,甚至吞没百川,展现了其力量与气势。
“何人著水经,漏此不及编”,表达了对未有人记载关于此泉水的遗憾。“道人出新茗,林间手新研”,则转而描写道人在林间煮茶的情景,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以夷齐心,来结观音缘”,表达了诗人与道人共同追求高洁品质,结缘于观音,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纯净。
最后,“至今清夜梦,犹到幽亭边”,表达了诗人至今仍怀念那段时光,经常在梦中回到那个幽静的亭子边。“交游况离索,回首成悽然”,感叹于朋友间的离散,回想起这段经历不禁感到悲伤。“何时鹿呦呦,重访山中禅”,表达了诗人期待再次访问山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友情、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