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时念此气生瘿,况送公归觐明主
出处:《送范舍人还朝》
宋 · 陆游
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遗万事。
酒醒客散独悽然,枕上屡挥忧国泪。
君如高光那可负,东都儿童作胡语。
常时念此气生瘿,况送公归觐明主。
皇天震怒贼得长,三年胡星失光芒。
旄头下扫在旦暮,嗟此大议知谁当。
公归上前勉画策,先取关中次河北。
尧舜尚不有百蛮,此贼何能穴中国。
黄扉甘泉多故人,定知不作白头新。
因公并寄千万意,早为神州清虏尘。
酒醒客散独悽然,枕上屡挥忧国泪。
君如高光那可负,东都儿童作胡语。
常时念此气生瘿,况送公归觐明主。
皇天震怒贼得长,三年胡星失光芒。
旄头下扫在旦暮,嗟此大议知谁当。
公归上前勉画策,先取关中次河北。
尧舜尚不有百蛮,此贼何能穴中国。
黄扉甘泉多故人,定知不作白头新。
因公并寄千万意,早为神州清虏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嗜酒:酷爱饮酒。遗万事:忘记世间纷扰。
君如高光:你如同明亮的光辉。
胡语:胡人的语言。
气生瘿:心中愤慨以至于生出疙瘩。
皇天震怒:苍天对贼寇的愤怒。
大议:关乎国家命运的大计。
黄扉甘泉:宫门内外。
白头新:新增的白发愁绪。
清虏尘:扫清敌人的尘埃,恢复安宁。
翻译
我一生酷爱饮酒,但并非寻求滋味,只是想借醉忘记世间纷扰。酒醒后宾客散去,我独自感到凄凉,梦中多次挥洒忧国之泪。
你如同明亮的光辉,我岂能辜负,连东都的孩子们都在说着胡语。
常常想起这些,心中愤慨,如今你要归朝拜见明主,我更是忧虑。
苍天震怒,让贼寇得势,连年的战乱使胡星失去了光彩。
早晚之间,战争的乌云笼罩,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大计,谁能担当?
你回归朝廷,务必献策,首攻关中,再图河北。
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圣君,也未能完全平定四方蛮夷,这贼子怎能侵犯中原。
宫门内外,故人众多,我深知他们不会成为新添的白发愁绪。
借此机会,我倾注千万思绪,期盼早日扫清虏尘,恢复神州安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的《送范舍人还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范舍人的深深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首句“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遗万事”展现了诗人借酒浇愁,试图忘却世事烦扰的心态。然而,“酒醒客散独悽然,枕上屡挥忧国泪”又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国之情。
诗人感慨范舍人如同高光人物,不应辜负朝廷的期望,但担忧东都儿童已学会胡语,暗示了边疆局势的动荡。“常时念此气生瘿,况送公归觐明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因忧心国事而产生的焦虑,以及对范舍人回归朝廷的期待。
接下来的诗句“皇天震怒贼得长,三年胡星失光芒”寓言天下形势,暗指外敌嚣张,国家面临危机。“旄头下扫在旦暮”预示着战事迫在眉睫。诗人鼓励范舍人回国后积极献策,提出收复失地的战略,先是关中,再是河北,强调要彻底清除蛮夷。
最后,诗人以“黄扉甘泉多故人,定知不作白头新”祝愿范舍人能在朝廷中坚守旧友情谊,不被岁月侵蚀,同时寄托了自己希望早日看到国家安宁的愿望,即“早为神州清虏尘”。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离别之情,又有对国家兴衰的关切,体现了陆游深厚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