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山头路,江空带夕晖
出处:《夏晚江行》
宋 · 真山民
行尽山头路,江空带夕晖。
风蝉声不定,水鸟影同飞。
萧散乌藤杖,轻鬖白苧衣。
试呼垂钓者,分我半苔矶。
风蝉声不定,水鸟影同飞。
萧散乌藤杖,轻鬖白苧衣。
试呼垂钓者,分我半苔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头路:山路尽头。江空:江面空旷。
夕晖:夕阳余晖。
风蝉声:晚风中的蝉鸣。
不定:时断时续。
水鸟影:水鸟的影子。
萧散:松散。
乌藤杖:乌藤做的拐杖。
轻鬖:轻柔的羽毛。
白苧衣:白色的苎麻衣服。
垂钓者:钓鱼的人。
半苔矶:一半长满青苔的石矶。
翻译
走完了山路,江面空荡荡映着夕阳余晖。晚风中的蝉鸣时断时续,水鸟的影子相伴飞翔。
手握一根松散的乌藤拐杖,身披白色苎麻布衣。
试着唤那钓鱼的人,能否分给我一半长满青苔的石矶。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真山民的《夏晚江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夏日傍晚景象。首句“行尽山头路”,展现了诗人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与满足感,山景的尽头暗示着江面的临近。次句“江空带夕晖”则点明了时间是傍晚,江面上空余落日余晖,渲染出一种静谧而开阔的氛围。
“风蝉声不定”通过风中蝉鸣的断续,增添了环境的生动与自然,表现出夏日微风的轻拂。而“水鸟影同飞”则以水鸟的飞翔倒映在水面,动静结合,画面和谐统一。
诗人身着“萧散乌藤杖”和“轻鬖白苧衣”,形象地刻画出他闲适、洒脱的形象,与自然景色相得益彰。最后两句“试呼垂钓者,分我半苔矶”,诗人向江边垂钓的人发出邀请,希望分享一份宁静与乐趣,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将夏日江行的景色与诗人的心境巧妙融合,展现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