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飘零甚,归欤指敝庐
出处:《次韵胡明仲见寄二首 其二》
宋 · 朱翌
柳州非国语,意恐乱诗书。
去草绝根本,立言推绪馀。
断疑先近似,反己问何如。
岁晚飘零甚,归欤指敝庐。
去草绝根本,立言推绪馀。
断疑先近似,反己问何如。
岁晚飘零甚,归欤指敝庐。
注释
柳:地名,指柳州。非:不是。
国语:京都,指京城。
意恐:担心。
乱:扰乱。
诗书:诗文。
去草:去除杂草。
绝根本:连根拔除。
立言:发表言论。
推绪馀:遵循前人的智慧和经验。
断疑:解决疑惑。
近似:相近之处。
反己:反思自己。
岁晚:年末。
飘零:飘泊。
甚:更。
归欤:归乡。
指:指向。
敝庐:破旧的居所。
翻译
柳州非京都,担心扰乱诗文规矩。去除杂草连根拔,言论严谨遵循前人智慧。
解决疑惑从相近处入手,反思自己又如何呢。
年末飘泊更觉凄凉,归乡心向破旧的居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翌所作,名为《次韵胡明仲见寄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
"柳州非国语,意恐乱诗书。" 这两句表明作者担心自己的语言不够纯正,可能会影响到诗书的传承,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传统的敬畏之心。
"去草绝根本,立言推绪馀。" 这两句则是说要清除杂乱无关的元素,坚持从根本出发来构建自己的思想和语言体系。"绪馀"指的是线索或脉络,表达了诗人对于思维逻辑的重视。
"断疑先近似,反己问何如。" 这两句是说在处理疑难问题时,应该首先寻找最相似的例子来参考,然后再反观自己,自我审视,这体现了诗人的理性思考和自我批评精神。
"岁晚飘零甚,归欤指敝庐。"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诗人对于归宿和安定的渴望。这里的"敝庐"暗示了一个简陋而又温馨的居所。
整首诗通过对语言、思想与传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哀愁和对于归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