轲雄墙已及,李杜垒终摩
出处:《元立复和伯皋送行诗次韵并答之 其二》
宋 · 韩淲
半隐平生句,年来果谓何。
轲雄墙已及,李杜垒终摩。
籍籍须传远,纷纷何足多。
斯文千古事,自笑得如么。
轲雄墙已及,李杜垒终摩。
籍籍须传远,纷纷何足多。
斯文千古事,自笑得如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元立复和伯皋送行诗次韵并答之(其二)》中的片段。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文学与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身创作的自信与谦逊。
“半隐平生句”,诗人以“半隐”形容自己平生的诗句,既透露出一种不完全显露、含蓄内敛的文人风骨,也暗示了诗人可能在世时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或理解,只有在身后才能被后人发现其价值。“句”字则强调了诗句本身的艺术性和独特性。
“年来果谓何”,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随着时间流逝而可能产生的不同评价的思考,既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感慨,也蕴含着对作品生命力的期待。
“轲雄墙已及,李杜垒终摩”,这里运用了典故,将自己与孔子的学生子贡(轲雄)和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成就的期许和对古代大师的敬仰。同时,“墙已及”和“垒终摩”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作品与前人作品之间的关系,既有追赶之意,也有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文学发展的意味。
“籍籍须传远,纷纷何足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作品流传千古的期待,同时也对世俗的评价持有一种超脱的态度,认为那些短暂的、表面的赞誉或批评并不值得过分关注。
“斯文千古事,自笑得如么”,最后两句诗中,“斯文”指代文学艺术,诗人认为文学是跨越千年的事业,而他自己能够在这个领域留下痕迹,虽有自嘲之意,但也流露出一种自豪感和对文学价值的深刻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创作的反思、对文学传统的尊重以及对时间与历史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文化自觉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