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出处:《秋日归旧山》
唐 · 许棠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
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
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
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
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
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云:山中的云雾。蝉满树:树上到处都是蝉的叫声。
欲住:想停留。
更何安:哪里能得到安宁。
上国:指京城、国都。
回将晚: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
孤峰:孤独的山峰,也喻指离别的地方。
别自难:告别非常困难。
碛遥:遥远的沙漠或石滩地带。
鸿未到:大雁还没有飞到这里。
江近:靠近江边的地方。
夜先寒:夜晚提前变得寒冷。
泉石:泉水和岩石,常指幽静的自然景色。
堪恋:值得留恋。
行人:过路的行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不愿看:没有心情去欣赏。
翻译
山中云雾缭绕,蝉声盈满树木,想要停留却怎得安宁。远赴京城归途已晚,独自告别孤峰更是艰难。
遥远的沙漠边疆,连雁影都未至,近处江面夜晚已先感寒冷。
虽然泉水石景值得留恋,匆匆行人却无心欣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秋日归向旧时之山的场景与情感。首句“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归宿的渴望和不安。蝉鸣声充盈于林,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呼应,彰显出他对静谧生活的向往。
“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则透露了诗人归程可能会迟缓,以及面对离别之苦痛。这里的“上国”指向故乡或旧时所在之地,而“孤峰”象征着孤独和挑战,表明即便是回到熟悉的地方,也难以割舍内心的牵绊。
接下来的“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则描写了秋日行程中的景色与氛围。远方的山川尚未抵达,而鸿鹄之声尚未来临,却已感受到江边夜晚的清冷,这些都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映射。
最后,“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则表明尽管自然景物令人留恋,但对于行者而言,旅途中的风光再美,也难以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这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对归宿的无奈和渴望。
整首诗通过山水景物,反映出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旅行中的哲思,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秋日归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