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答光阴转法华,生涯更藉菊为家
出处:《书乡僧庵》
宋 · 何筹斋
静答光阴转法华,生涯更藉菊为家。
山园隔树翻秋雨,石径萦池浴晚霞。
学凤尾翘无限草,似鸡冠样不胜花。
萧椮安得诸王谢,竹下清谭煮露芽。
山园隔树翻秋雨,石径萦池浴晚霞。
学凤尾翘无限草,似鸡冠样不胜花。
萧椮安得诸王谢,竹下清谭煮露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静答:静静地回应。光阴:时间。
转法华:流转佛法。
生涯:生活。
藉:依靠。
菊:菊花。
山园:山中的园子。
隔树:隔着树木。
翻秋雨:落下秋雨。
石径:石头小路。
萦池:环绕池塘。
浴晚霞:映照晚霞。
学凤尾翘:模仿凤尾草的翘起。
无限草:无尽的绿色。
似鸡冠样:像鸡冠花一样。
不胜花:比不上花朵。
萧椮:古代的一种竹子,这里代指高雅人士。
安得:怎能。
诸王谢:王侯贵族。
清谭:清澈的溪流。
煮露芽:煮露水茶。
翻译
静静地回应着光阴流转,生活更加依赖菊花为居所。山中的园子隔着树落下秋雨,石头小路围绕着池塘映照着晚霞。
学习凤尾草的姿态,那无尽的绿色仿佛比不上花朵的鲜艳。
我怎能像萧椮那样得到王侯贵族的赞赏,只想在竹林下的清泉中煮一壶露水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静答光阴转法华”一句,以佛教经典《法华经》的意境为背景,设置了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生涯更藉菊为家”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接受,将自然界作为自己的栖息之所。
“山园隔树翻秋雨”、“石径萦池浴晚霞”两句,通过秋雨和晚霞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山林环境。诗人似乎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学凤尾翘无限草”、“似鸡冠样不胜花”则是对自然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通过对草木形态的比喻,传达出一种生命力旺盛而又不过度张扬的情趣。
“萧椮安得诸王谢”、“竹下清谭煮露芽”最后两句,以淡雅的语调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和谐交流,以及对简单生活的享受。这里的“诸王谢”可能是指古代隐逸之士,而“竹下清谭”则是诗人与友人的平静交谈,通过煮露芽这一行为,更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意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简约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