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隔翱翔天路远,更能竿牍问沧洲
出处:《得朱秉器汾上入蜀书时予将归岭外口占代柬》
明 · 欧大任
使君参省大藩侯,三尺今持入蜀游。
绵上云移汶领日,峨眉雪照剑门秋。
趋朝簪履曾相忆,开府旌旗不可留。
渐隔翱翔天路远,更能竿牍问沧洲。
绵上云移汶领日,峨眉雪照剑门秋。
趋朝簪履曾相忆,开府旌旗不可留。
渐隔翱翔天路远,更能竿牍问沧洲。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名为《得朱秉器汾上入蜀书时予将归岭外口占代柬》。诗中描绘了友人朱秉器即将前往蜀地的情景,以及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感慨。
首联“使君参省大藩侯,三尺今持入蜀游”以“使君”称呼友人,表达了对友人身份的尊敬,同时点明友人即将前往蜀地的行程。“三尺”可能暗指友人手持的文书或信件,象征着友人此行的重要使命。
颔联“绵上云移汶领日,峨眉雪照剑门秋”运用自然景象来渲染氛围,绵山上的云彩在移动,汶领的日光洒下,峨眉山的积雪映照着剑门关的秋色,这些美丽的景色不仅描绘了蜀地的壮丽风光,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美好祝愿。
颈联“趋朝簪履曾相忆,开府旌旗不可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曾经共事的回忆,以及对友人即将离开的不舍。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在朝堂上的共同经历,但如今友人要前往蜀地,无法挽留,流露出淡淡的遗憾和伤感。
尾联“渐隔翱翔天路远,更能竿牍问沧洲”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路程遥远的担忧,以及对友人安危的关心。诗人想象着友人渐行渐远,只能通过书信来传达问候,表达了深深的牵挂和祝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自然风光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