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至抑忍堪,相轻似微褊
出处:《陈文忠公挽诗》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韬庵功名士,文字兴不浅。
少年负盛望,腾跃至贵显。
中间忽垂翼,在野久偃蹇。
六十方还朝,乃复丁国变。
仓皇作遗老,耄及志未展。
一生若三世,老眼差自遣。
石交惟黄斋,极意为论辩。
何至抑忍堪,相轻似微褊。
其诗必可传,五言晚尤善。
和章兼细楷,重叠盈箧衍。
衔悲检残墨,驹隙馀一泫。
少年负盛望,腾跃至贵显。
中间忽垂翼,在野久偃蹇。
六十方还朝,乃复丁国变。
仓皇作遗老,耄及志未展。
一生若三世,老眼差自遣。
石交惟黄斋,极意为论辩。
何至抑忍堪,相轻似微褊。
其诗必可传,五言晚尤善。
和章兼细楷,重叠盈箧衍。
衔悲检残墨,驹隙馀一泫。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近现代初年的郑孝胥为陈文忠公所作的挽诗,通过对陈文忠公生平的回顾和对其才情、仕途起伏以及晚年境遇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哀悼和对其人品诗才的敬仰。
诗中首先赞扬了陈文忠公早年作为功名之士,才华横溢,抱负远大,迅速晋升至显赫地位。然而,诗中转折,描述他中途遭遇挫折,仕途不顺,长期在野,直到老年才重新入朝。然而不幸的是,此时又逢国事动荡,他以遗老身份度过,壮志未酬。诗人感慨陈的一生仿佛经历了三个时代,老年时虽有黄斋这样的挚友相伴,但仍然未能舒展全部才情。
诗中提到陈文忠公的诗歌尤其擅长五言,晚年作品尤为出色,他的和章和细致的楷书风格独特,作品繁多,如今只剩下残墨,令人惋惜。最后,诗人表达自己在检视这些遗作时,内心充满悲痛,泪水不禁滴落在纸上,体现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展现了陈文忠公的人生轨迹,也寓含了诗人对友人的哀思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