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夜吏到舍,叱喝府帖下
出处:《修堠谣》
清 · 李宪乔
始安江岸侧,有妇行随夫。
担持畚与锸,一身多泥涂。
我行时借问,夫言妇已叹。
烽堠设何为,使我连村困。
前夜吏到舍,叱喝府帖下。
一丁出百砖,十户供万瓦。
典尽儿女衣,稍具砖瓦资。
更驱自转运,营造不待时。
嗟我生为农,舍业从墁工。
田秧虽得插,废弃如枯葑。
秧枯即绝食,饿死行可必。
谁言兵卫民,我死彼却逸。
瘦妻何挛挛,甘与同罹患。
犹胜有独在,忍饿为寡鳏。
此邦虽边鄙,同是天赤子。
乐岁有灾凶,皇天那知此。
国家久承平,军剧岂宜轻。
愿告守土吏,勿使民恨兵。
担持畚与锸,一身多泥涂。
我行时借问,夫言妇已叹。
烽堠设何为,使我连村困。
前夜吏到舍,叱喝府帖下。
一丁出百砖,十户供万瓦。
典尽儿女衣,稍具砖瓦资。
更驱自转运,营造不待时。
嗟我生为农,舍业从墁工。
田秧虽得插,废弃如枯葑。
秧枯即绝食,饿死行可必。
谁言兵卫民,我死彼却逸。
瘦妻何挛挛,甘与同罹患。
犹胜有独在,忍饿为寡鳏。
此邦虽边鄙,同是天赤子。
乐岁有灾凶,皇天那知此。
国家久承平,军剧岂宜轻。
愿告守土吏,勿使民恨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宪乔的《修堠谣》描绘了一幅战乱时期农村妇女艰辛生活的画面。诗中,诗人通过一位农妇的视角,展现了她如何跟随丈夫一同承受徭役之苦,田地荒废,生活陷入困境。妇人感叹烽堠的设置导致村庄困顿,官府征调人力,使得一家老小衣衫典当,只为供应砖瓦。她宁可与丈夫共患难,也不愿忍受独处饥饿的孤寡生活。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和平时期的怀念,以及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忧虑。他希望地方官员能体谅百姓,避免过度征兵,以免加深民众对军队的怨恨。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反映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实况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