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不见跳珠碎,疑是檐间滴雨声
出处:《游天竺观激水》
宋 · 周焘
拳石耆婆色两青,竹龙驱水转山鸣。
夜深不见跳珠碎,疑是檐间滴雨声。
夜深不见跳珠碎,疑是檐间滴雨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拳石:形容石头形状像拳头一样小。耆婆:古代印度的一种树,这里用来比喻石头颜色翠绿。
竹龙:竹制的水车。
驱水:转动以引水。
山鸣:形容声音如同山中回响。
夜深:指时间已晚。
跳珠:形容水滴如跳跃的珍珠。
碎:破碎、散落。
檐间:屋檐下。
滴雨声:下雨时水滴滴落的声音。
翻译
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像耆婆树般青翠,竹制的龙形水车转动,发出隆隆的山鸣声。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周焘的《游天竺观激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中以“拳石耆婆色两青”起笔,形象地刻画了石头古老而青翠的颜色,暗示了环境的静谧和自然之美。接着,“竹龙驱水转山鸣”描绘了竹制的引水工具在山间运作,发出哗哗的流水声,如同龙吟,增添了动态感。
“夜深不见跳珠碎”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情景,虽然看不见水珠跳跃的景象,但诗人通过听觉捕捉到了水声的细节,将其比喻为“跳珠碎”,形象地展现了激流冲击石头的声音。最后,“疑是檐间滴雨声”以疑惑的语气收尾,将激水声与雨滴声相混淆,既写出诗人观察之细致,也增添了诗意的朦胧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听觉意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夜深人静的山涧,感受到水激石的动态美和自然的宁静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