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身是文字,法入无为理
出处:《诗偈 其八十七》
唐 · 庞蕴
一皮较一皮,孙子不如儿。
坐禅胜读经,读经胜有为。
寻文不识理,弃母养阿姨。
阿姨是色身,阿娘是法体。
色身是文字,法入无为理。
文字有生灭,无相宛然尔。
坐禅胜读经,读经胜有为。
寻文不识理,弃母养阿姨。
阿姨是色身,阿娘是法体。
色身是文字,法入无为理。
文字有生灭,无相宛然尔。
注释
孙子:指儿子。儿:指儿子。
坐禅:佛教修行方式,静坐冥想。
经:佛经。
色身:世俗的身体。
阿娘:母亲。
法体:佛法的体现。
文字:比喻世俗之事。
无为:顺应自然,不强求。
生灭:事物的产生和消亡。
无相:没有固定形态或形象。
翻译
孙子不如儿,一皮较一皮。坐禅更能修,比读书有用。
研读文章却不懂深意,舍弃母亲去侍奉姨妈。
姨妈象征凡俗,母亲代表佛法。
凡俗身体如文字,佛法融入无为的境界。
文字有生有灭,无相的状态依然清晰。
鉴赏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和尚庞蕴之手,体现了佛教禅宗的修行理念和哲学思考。开篇“一皮较一皮,孙子不如儿”表达了一种对世俗关系的超脱态度,将亲情关系相比较,以此强调佛法修持的重要性。紧接着,“坐禅胜读经,读经胜有为”则直接点出了禅修的至高无上,以及对佛经的阅读比起有目的的行为更为优越。
中间两句“寻文不识理,弃母养阿姨”,则是说在追求文字知识时忽略了深层次的道理,而选择去追随(阿姨)那些能够引导我们通向佛法真谛的人。这里的“阿姨”和“阿娘”分别象征着色身(形相)与法体(真理),暗示修行者应该超越表象,求索更深层次的法理。
结尾两句“色身是文字,法入无为理。文字有生灭,無相宛然尔”进一步强调了色身乃是文字所构成的假象,而真实的佛法则是在无为的自然状态中体现的。同时,它也指出了文字(世间知识)终究会随时间而变化消失,而真正的无为之理永恒不变。
整首诗偈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禅宗对于修行、佛经与世俗关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真理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