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邻韬光,微雨泥游屐
出处:《十一月既望独游韬光得诗二十二韵》
清 · 薛时雨
孟夏风物美,命俦访净域。
咫尺邻韬光,微雨泥游屐。
荏苒至仲冬,梦绕北山北。
幸兹气候暖地鲜,冰雪积乘兴续前。
游踽踽,行踪僻。
落叶踏有声,衰草践无迹。
舆夫各贾勇,上上径益仄。
猱升达峰腰,螺旋入林隙。
遂登最高头,灵境金仙辟。
山门毁劫火,佛像委路侧。
庄严易变迁,流峙何终极。
凭虚恣胜赏,萧然尘虑涤。
近眺西子湖,波光漾空碧。
远瞰钱塘江,潮痕净如帛。
空山作睡态,老木含霜色。
藤枯缀果红,竹密翳云黑。
驯禽暗窥人,癯僧出伺客。
汲泉烹苦茗,独酌意良得。
但知天地宽,不觉身世窄。
掀髯动清兴,拈毫思疥壁。
胜地富诗材,奇景绌笔力。
下山近黄昏,鹤唳诸天寂。
咫尺邻韬光,微雨泥游屐。
荏苒至仲冬,梦绕北山北。
幸兹气候暖地鲜,冰雪积乘兴续前。
游踽踽,行踪僻。
落叶踏有声,衰草践无迹。
舆夫各贾勇,上上径益仄。
猱升达峰腰,螺旋入林隙。
遂登最高头,灵境金仙辟。
山门毁劫火,佛像委路侧。
庄严易变迁,流峙何终极。
凭虚恣胜赏,萧然尘虑涤。
近眺西子湖,波光漾空碧。
远瞰钱塘江,潮痕净如帛。
空山作睡态,老木含霜色。
藤枯缀果红,竹密翳云黑。
驯禽暗窥人,癯僧出伺客。
汲泉烹苦茗,独酌意良得。
但知天地宽,不觉身世窄。
掀髯动清兴,拈毫思疥壁。
胜地富诗材,奇景绌笔力。
下山近黄昏,鹤唳诸天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孟夏时节造访韬光寺的经历,以及冬季重游时的感受。初夏时节,风景优美,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微雨中漫步,享受宁静。时光荏苒,转至仲冬,诗人对北山仍怀深情。气候温暖,冰雪未消,诗人兴致勃勃地继续游览,行踪偏僻,踏落叶有声,过衰草无痕。
沿途景色变化多端,从山门被战火摧毁,到佛像散落路边,显示出世间万物的沧桑变迁。诗人登顶后,置身于仙境般的灵境,感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交融。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洗净尘俗之念,欣赏着西湖的波光和钱塘江的潮水,感受空山静谧,老木含霜,藤果红竹相映成趣。
山中的生灵也与诗人互动,鸟儿暗中观察,僧人热情待客。诗人独自品茗,深感天地宽广,忘却身世之忧。面对美景,诗人诗兴大发,虽觉胜景超凡,但自愧才情不足以尽述。最后,夕阳西下,鹤鸣寂静,诗人下山,结束了一天的独游。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