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追赤制春秋笔,稍悟黄庭内外篇
出处:《次韵酬郝润甫二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与君山泽两臞仙,浪走尘埃汩市廛。
老貌相逢今又别,馀生更觉不如前。
孰追赤制春秋笔,稍悟黄庭内外篇。
俯仰此心了无愧,冷看举世售栀鞭。
老貌相逢今又别,馀生更觉不如前。
孰追赤制春秋笔,稍悟黄庭内外篇。
俯仰此心了无愧,冷看举世售栀鞭。
注释
君山泽:指隐居的山泽之地。两臞仙:两个清瘦的仙人。
浪走:漂泊。
尘埃:世俗尘土。
汩市廛:喧闹的市井。
老貌:衰老的容貌。
不如前:不如以前。
孰追:谁追求。
赤制:公正的记录。
春秋笔:史书的公正记载。
稍悟:逐渐领悟。
黄庭内外篇:黄庭内经和外经,古代道家经典。
俯仰:低头抬头间。
此心:我的内心。
了无愧:毫无愧疚。
售栀鞭:出售名利之鞭(比喻追求名利的行为)。
翻译
与你共为山泽间的两个瘦仙,漂泊在尘世喧嚣的市井之间。年老的容颜再次相遇又要分别,剩余的岁月感觉比从前更加艰难。
谁还能追寻那公正的历史记录,渐渐理解黄庭内外的深奥篇章。
无论俯仰,我内心坦然无愧,冷眼旁观世间之人竞相追逐名利。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与世隔绝,追求心灵自在的作品。诗人通过“两臞仙”这一奇特形象,与尘世间的繁华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超脱物外、不染尘埃的情怀。
“老貌相逢今又别”一句,透露出诗人的感慨与孤独,他似乎在表达一种时光流转、人事更迭中难以寻得知音的哀愁。同时,“馀生更觉不如前”则是对往昔岁月的回望,以及对于未来无限感慨的情绪。
“孰追赤制春秋笔,稍悟黄庭内外篇。”这一句中,“赤制春秋笔”可能指的是历史书写中的公正与真实,而“黄庭内外篇”则是道教典籍的名称,象征着对内在修养和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人通过这两者的提及,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历史以及精神修为的深入探索。
最后,“俯仰此心了无愧,冷看举世售栀鞭。”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着清晰的认知和自信。他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去观察这个世界,认为世间纷争如同儿戏,不值一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描绘,以及对尘世间繁华的冷眼相待,展现了诗人追求高洁、独立和超脱的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