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冰心能却暑,每逢热客便生寒
出处:《咏摺扇》
清末民国初 · 方仁渊
数茎湘竹饰霜纨,宜画宜书更耐观。
自有冰心能却暑,每逢热客便生寒。
拂来素腕风三面,展出吟怀月半丸。
最是寻春閒觅句,烦君摇遍碧阑干。
自有冰心能却暑,每逢热客便生寒。
拂来素腕风三面,展出吟怀月半丸。
最是寻春閒觅句,烦君摇遍碧阑干。
鉴赏
此诗《咏摺扇》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方仁渊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摺扇之美与之带来的清凉与诗意。首句“数茎湘竹饰霜纨”以湘竹为扇骨,霜纨为扇面,点明了摺扇的材质与制作工艺,暗示其高雅不凡。接下来“宜画宜书更耐观”,则强调了摺扇不仅实用,更具有观赏价值,可以承载艺术创作。
“自有冰心能却暑,每逢热客便生寒”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摺扇比作有冰心的物,能在炎热之时带来凉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摺扇在夏日中的作用,同时也寓意着它能为人心灵带来清凉与宁静。
“拂来素腕风三面,展出吟怀月半丸”则进一步描绘了使用摺扇时的情景,扇动之间,不仅带来了微风,也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如同月光下的半丸,既明亮又含蓄,象征着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最后,“最是寻春閒觅句,烦君摇遍碧阑干”表达了诗人对摺扇的喜爱与依赖,无论是寻找春天的诗句,还是在碧绿的栏杆旁摇动摺扇,都体现了摺扇在诗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及它所蕴含的诗意与生活情趣。
整首诗通过对摺扇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及艺术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