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有经济心,壮年已斑白
出处:《出自蓟门行》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出自蓟门行,行行望天北。
何处愁杀人,黑风走沙石。
华裾者谁子,意气万人敌。
金鞍鞁白马,奋飞虎生翼。
书生尔何为,不草相如檄。
徒有经济心,壮年已斑白。
何处愁杀人,黑风走沙石。
华裾者谁子,意气万人敌。
金鞍鞁白马,奋飞虎生翼。
书生尔何为,不草相如檄。
徒有经济心,壮年已斑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蓟门:古代边关名。天北:北方天空。
愁杀人:形容愁绪深重。
黑风:形容恶劣天气。
华裾:华丽的衣襟。
意气:气势、精神风貌。
金鞍:贵重的马鞍。
相如檄:指司马相如写的檄文,用来激励人心或威慑敌人。
经济:经世济民,治理国家。
壮年:青壮年时期。
斑白:形容头发花白。
翻译
在蓟门行进中,不断向北方眺望。哪里弥漫着令人忧愁的气息,狂风卷起沙石漫天飞舞。
那身华丽衣裳的究竟是谁,他的气势仿佛能抵挡万人。
骑着金色马鞍配白马的人,仿佛猛虎生出翅膀般矫健。
书生你在这里做什么,为何不撰写像司马相如那样的檄文以抗敌。
空有经世济民的志向,却已在壮年时头发斑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武将的英勇形象和壮志未酬的情怀。开篇“出自蓟门行,行行望天北”两句,设置了一个宏伟的场景,蓟门在北方,行军在这里向北远眺,显示了一种对抗强敌、保家卫国的心态。
接下来的“何处愁杀人,黑风走沙石”两句,则通过荒凉的自然环境烘托出战场上的惨烈和悲壮,愁绪满胸的将士在这样的背景中显得更加孤独而沉重。黑色的狂风卷起了沙石,似乎也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华裾者谁子,意气万人敌”中的“华裾者”,应指的是穿着华丽战袍的将士,而这位身披甲胄、意气风发之人,他的勇猛足以令万人望而生畏。这里塑造了一个英雄形象,展示了武将的豪迈与英勇。
“金鞍鞁白马,奋飞虎生翼”则是对这位武将骏马和英勇斗志的描写。“金鞍”表明战马的高贵,“鞁”字形容马跑得飞快,“奋飞”、“虎生翼”则是比喻武将如同老虎长出翅膀,飞腾自如,显示了其非凡的武勇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书生尔何为,不草相如檄”两句,转而描写诗中的“我”,一个文人对于眼前壮观景象和英雄将士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我反省——作为书生,对于战争与英勇似乎无能为力,只能通过文字来记录和传颂。
最后,“徒有经济心,壮年已斑白”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尽管内心充满了治国安邦的理想,但岁月匆匆,青春不再,而头发却已斑斑而白,表达了一种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沉重。
这首诗通过对战场上的英勇将士和壮阔景象的描绘,以及书生自我反省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作者对于武功、文治以及个人理想实现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