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浙东江昔袂分,洪都湓浦忽相闻
出处:《寄刘伯宣南昌》
宋末元初 · 方回
西浙东江昔袂分,洪都湓浦忽相闻。
才看陶令门前柳,却忆滕王阁上云。
何处鱼蛮能避役,无边鲸海尚行军。
诗书胸次堪筹国,定不专凭柱后文。
才看陶令门前柳,却忆滕王阁上云。
何处鱼蛮能避役,无边鲸海尚行军。
诗书胸次堪筹国,定不专凭柱后文。
注释
昔:过去。袂:衣袖。
分:分开。
洪都:古代南昌的别称。
湓浦:长江支流赣江的古称。
忽:突然。
陶令:陶渊明,曾任彭泽令。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的著名楼阁。
鱼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避役:逃避劳役。
鲸海:比喻广阔无垠的大海。
筹国:筹划国家大事。
专凭:仅仅依靠。
翻译
昔日分别在西浙东江,如今在洪都湓浦又相遇相闻。初见陶渊明门前的柳树,又想起滕王阁上的云烟。
哪里有鱼蛮能逃避劳役,浩渺的鲸海中还在行军征战。
满腹诗书足以筹划国家大事,定不会只依赖柱后的文章论断。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寄刘伯宣南昌》。诗中充满了对历史的回忆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西浙东江昔袂分,洪都湓浦忽相闻。"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历史的变迁与时空的交错。西浙指的是杭州一带,东江可能是指今江西省境内的某个地区。"昔袂分"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怀念,而"洪都湓浦忽相闻"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突然回忆,这种跨越时空的感受,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
"才看陶令门前柳,卻憶滕王阁上云。"
这两句通过对唐代文学家白居易(陶令)和韩愈(滕王)的景物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雅事的向往和自我的情感寄托。在这里,"门前柳"与"阁上云"都是历史文化符号的运用,体现了对文学传统的尊崇。
"何处鱼蛮能避役,无边鲸海尚行军。"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鱼蛮"比喻平民百姓,"避役"指的是逃避战乱与徭役,而"无边鲸海"则象征着广阔而危险的世界。"尚行军"表明尽管形势险恶,但战争和军事行动依然在进行。
"诗书胸次堪筹国,定不专凭柱后文。"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的一种自信和期许。在这里,"诗书"代表着文化知识和文学才能,而"胸次"则指的是内心的积累和思考。"堪筹国"表达了诗人以文墨之才辅佐国家的愿望,而"定不专凭柱后文"则强调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文化自信的坚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个人的情感寄托以及对未来国家命运的关切,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