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文先生双鬓秃,长对青藜夜深读
广文先生双鬓秃,长对青藜夜深读。
有时不巾亦不服,独跨瘦驴携短仆。
五老峰前看秋瀑,有时芒鞋步江澳。
月落诗成江鬼哭,石底流泉手亲掬。
归来煮茗窗下宿,清梦蘧蘧谢粱肉。
鸟声堕枕猿挂木,红日三竿睡初熟。
食罢晓盘歌苜蓿,为剪溪云封尺牍,长安故人劳远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隐居生活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诗意。诗人边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广文先生在玉真台下的生活状态。
首句“玉真台下三间屋”,点明了居住地点的高雅与幽静,暗示了主人的身份与追求。接着,“屋后有松前有竹”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同时也象征着文人的高洁品格和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广文先生双鬓秃,长对青藜夜深读”描绘了广文先生夜以继日勤奋读书的场景,即使双鬓已白,依然保持着对学问的热爱与执着。这里的“青藜”指的是古代读书人常用的照明工具,形象地表现了先生深夜苦读的情景。
“有时不巾亦不服,独跨瘦驴携短仆”则展示了广文先生简朴的生活方式,他不拘小节,自由自在,与世无争。这种生活态度,正是许多文人所向往的。
“五老峰前看秋瀑,有时芒鞋步江澳”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广文先生闲适的生活情趣。他不仅热爱自然,更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无论是观赏瀑布还是漫步江边,都能激发他的创作热情。
“月落诗成江鬼哭,石底流泉手亲掬”这两句,通过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广文先生创作时的激情与灵感。月落之时,他灵感涌现,挥笔成诗,甚至让江中的鬼魂为之哭泣。而亲自掬取石底的泉水,则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尊重。
“归来煮茗窗下宿,清梦蘧蘧谢粱肉”表达了广文先生在结束一天的忙碌之后,回到家中,享受简单而纯净的生活。煮茶品茗,清梦萦绕,远离尘嚣,回归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鸟声堕枕猿挂木,红日三竿睡初熟”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和谐,鸟鸣声入梦,猿猴挂枝,红日初升,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而“食罢晓盘歌苜蓿,为剪溪云封尺牍”则展现了广文先生在早餐后的轻松时光,一边品尝苜蓿,一边剪辑信件,准备寄给远方的朋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广文先生丰富而多彩的隐居生活,以及他对自然、学问、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是一幅生动的文人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