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蔬佐脱粟,啖之甘若饴
出处:《晨起作》
明 · 王世贞
秋夜初未央,秋暑渐已辞。
笼鸡养来懒,欲啼复何迟。
是时盥漱毕,皈礼三界师。
首开贝叶编,清梵珠累累。
金刚般罗蜜,观音陀罗尼。
大易老氏经,人天所并持。
读罢出中除,海色正希夷。
黄庭发清唱,余音逗回飔。
稍稍见东林,徐徐吐半规。
山蔬佐脱粟,啖之甘若饴。
灞桥霜滑处,景阳月沈时。
小亦锥刀竞,大则轩冕羁。
而我独何幸,获与木石居。
四体岂不勤,中心澹无为。
一住五百日,所得宁可訾。
肯学汉太常,不斋便如泥。
笼鸡养来懒,欲啼复何迟。
是时盥漱毕,皈礼三界师。
首开贝叶编,清梵珠累累。
金刚般罗蜜,观音陀罗尼。
大易老氏经,人天所并持。
读罢出中除,海色正希夷。
黄庭发清唱,余音逗回飔。
稍稍见东林,徐徐吐半规。
山蔬佐脱粟,啖之甘若饴。
灞桥霜滑处,景阳月沈时。
小亦锥刀竞,大则轩冕羁。
而我独何幸,获与木石居。
四体岂不勤,中心澹无为。
一住五百日,所得宁可訾。
肯学汉太常,不斋便如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起床后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凉爽,鸡笼中的鸡因夜深而显得慵懒,欲啼却迟缓的情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接着,诗人进入了一个精神层面的描述,通过“盥漱”、“皈礼三界师”、“开贝叶编”等行为,展现了其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内心的净化过程。诗中引用了佛教中的“金刚般罗蜜”、“观音陀罗尼”、“大易老氏经”,体现了诗人对不同宗教教义的融合思考,以及对人生智慧的追求。
随后,诗人从精神层面转入自然景观的描绘,“海色正希夷”、“黄庭发清唱”、“稍稍见东林,徐徐吐半规”,这些诗句描绘了日出前的宁静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通过“山蔬佐脱粟,啖之甘若饴”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自然食物的喜爱与满足感。
最后,诗人反思了社会中的竞争与束缚,无论是“小亦锥刀竞,大则轩冕羁”,还是“而我独何幸,获与木石居”,都体现了他对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自己的幸福感受,即能够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过着简朴而内心充实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宗教、自然和自我之间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