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草根虫,鸣声近我床
出处:《次韵周敏卿秋兴三首 其三》
宋 · 喻良能
悠悠草根虫,鸣声近我床。
皎皎林间月,亦已照我墙。
感此动万虑,聊复举一觞。
何以侑我酒,清啸闻疏篁。
皎皎林间月,亦已照我墙。
感此动万虑,聊复举一觞。
何以侑我酒,清啸闻疏篁。
注释
悠悠:形容时间或空间的漫长、深远。草根虫:指生活在草丛中的小虫。
皎皎:明亮的样子,形容月光。
万虑:众多的忧虑或思绪。
聊复:姑且,随便。
觞:古代盛酒的器具,这里指饮酒。
侑:陪伴,这里指助兴。
疏篁:稀疏的竹林。
翻译
悠长的草丛中虫鸣声渐近我的床边。明亮的林间月光洒在我家的墙上。
这情景触动了我万千思绪,姑且举杯畅饮。
用什么来配我的酒呢?只有那竹林间的清啸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悠悠草根虫",诗人以虫鸣声起笔,形象地展现了秋夜的寂静,虫鸣虽微,却悠长不断,仿佛触动了诗人的心弦。"鸣声近我床",进一步拉近了读者与自然的距离,虫鸣声似乎穿透了夜晚,直达诗人床前。
"皎皎林间月,亦已照我墙",明亮的月光洒在静谧的树林和诗人床头的墙上,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明亮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感此动万虑",诗人被这月夜之景触动,思绪万千,生活中的忧虑和烦恼涌上心头。
"聊复举一觞",诗人借酒消愁,试图暂时忘却烦忧,表达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何以侑我酒,清啸闻疏篁",诗人问自己,除了美酒,还有什么能更好地陪伴这杯酒呢?答案是那来自竹林的清啸声,增添了诗境的空灵与自然之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琐事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寻求心灵慰藉的方式,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