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伐木空山外,轧轧肩薪小径遥
出处:《学樵》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因嫌踪迹混尘嚣,腰斧高歌去采樵。
欲效买臣无贵骨,何如王质有仙标。
丁丁伐木空山外,轧轧肩薪小径遥。
一任雪天霜月夜,且将带叶地炉烧。
欲效买臣无贵骨,何如王质有仙标。
丁丁伐木空山外,轧轧肩薪小径遥。
一任雪天霜月夜,且将带叶地炉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踪迹:行踪。尘嚣:世俗的喧嚣。
买臣:西汉时期的贫穷读书人朱买臣,后成为官员。
贵骨:高贵的骨气。
王质:传说中的仙人,曾入山遇仙,斧柄烂而归,已过千年。
仙标:超凡的气质。
丁丁:伐木声。
轧轧:搬运柴薪的声音。
雪天霜月:寒冷的天气。
带叶地炉:带着树叶的柴火用来生炉子。
翻译
因为不愿让自己的行踪混入世俗的喧嚣,他手持腰斧,高声歌唱着去砍柴。他想效仿买臣,即使出身贫贱也不失骨气,但又觉得不如王质那样拥有超凡的气质。
在空旷的山林中,传来叮叮咚咚的伐木声,肩扛柴薪走在弯曲的小路上。
无论雪天霜夜还是月光皎洁,他都任由自然,只管用带着树叶的柴火来生炉取暖。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名为《学樵》。诗人通过描写自己隐逸生活的场景,表达了对高洁品格和超脱世俗的向往。
“因嫌踪迹混尘嚣,腰斧高歌去采樵。” 开篇即表现出诗人对于尘世的厌倦,以及想要摆脱这种环境、追求自然生活的心情。"踪迹混尘嚣"指的是在俗世中的行踪被尘俗所蒙蔽,"腰斧高歌去采樵"则表明了诗人决心离开,带着斧头去山林中采集柴火,以此作为隐逸生活的开始。
“欲效买臣无贵骨,何如王质有仙标。” 这两句借古代隐士买臣和王质之名,表达出诗人对他们高洁品格的赞美与向往。"无贵骨"指的是买臣不图富贵,只求清贫自守;而"有仙标"则是说王质拥有超脱尘世、如同仙人的气质。
“丁丁伐木空山外,轧轧肩薪小径遥。”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采樵的景象。"丁丁伐木"和"轧轧肩薪"都是拟声词,生动地表现出斧头砍伐树木和携带柴火时的声音,使读者仿佛能听见诗人劳作的声音,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一任雪天霜月夜,且将带叶地炉烧。” 这两句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享受。"一任雪天霜月夜"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宁静的夜晚,而"且将带叶地炉烧"表明诗人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找到温暖和安适,通过燃烧带有树叶的地炉来取暖,这种方式不仅节省能源,还保持了一份对自然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情境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这种选择中所体验到的宁静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