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于下成蹊,俗眼何曾识
宋 · 谢伋
台岳石为梁,苔滑水湍激。
应真所游处,林杪飞杖锡。
遂令山木閒,变现如所历。
扶疏冠琪玉,不受霜雪滴。
当其含蕊时,知状曾目击。
端如尊者相,相呈咸可觌。
掌合貌甚恭,头光不加幂。
升高真蹑虚,集菀聊憩寂。
枝栖过三宿,神通渺难测。
不于下成蹊,俗眼何曾识。
四皓共木奴,大槐荫土国。
孰非梦幻閒,昧者徒自惑。
况此方广徒,衲身岂人力。
我有一瓣香,敬为千百亿。
漂摇风雨中,此地何偪仄。
向来专一丘,不受山庭勒。
盘踞来药寮,使我亲封植。
清泉堪晚漱,甘露充朝食。
埽除有浮屠,高下宜降陟。
稽首达声闻,应供毋难色。
应真所游处,林杪飞杖锡。
遂令山木閒,变现如所历。
扶疏冠琪玉,不受霜雪滴。
当其含蕊时,知状曾目击。
端如尊者相,相呈咸可觌。
掌合貌甚恭,头光不加幂。
升高真蹑虚,集菀聊憩寂。
枝栖过三宿,神通渺难测。
不于下成蹊,俗眼何曾识。
四皓共木奴,大槐荫土国。
孰非梦幻閒,昧者徒自惑。
况此方广徒,衲身岂人力。
我有一瓣香,敬为千百亿。
漂摇风雨中,此地何偪仄。
向来专一丘,不受山庭勒。
盘踞来药寮,使我亲封植。
清泉堪晚漱,甘露充朝食。
埽除有浮屠,高下宜降陟。
稽首达声闻,应供毋难色。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谢伋在灵岩寂庵中见到的一株罗汉树,它原本来自台岳,被移植到木香架下却妨碍了生长。诗人深感其处境不佳,于是赠送沈水香以换取这株珍贵的树。他表达了对罗汉树的敬仰,认为其超凡入圣,神通广大,非人间常物。诗人还提到自己在庵中的修行生活,如清泉漱口、甘露为食,以及对佛寺的崇敬。整首诗寓含禅意,借物抒怀,体现了诗人对佛法和自然的深深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