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在白马前,安问何年划
出处:《和吴司李老僧岩韵》
明 · 沈守正
我闻老僧岩,未到僧岩石。
庄诵半游诗,恍若山行客。
是日望舒满,笋舆戒发夕。
素影流稻衣,晃皪骇绀碧。
定在白马前,安问何年划。
阅尽驱驰人,劳劳倦于役。
闭口一无言,攒眉亦何益。
会当往拜之,有癖自畴昔。
庄诵半游诗,恍若山行客。
是日望舒满,笋舆戒发夕。
素影流稻衣,晃皪骇绀碧。
定在白马前,安问何年划。
阅尽驱驰人,劳劳倦于役。
闭口一无言,攒眉亦何益。
会当往拜之,有癖自畴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老僧岩的向往与想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探索。
首句“我闻老僧岩,未到僧岩石”,以“闻”字引出对老僧岩的传闻,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但尚未亲临其境。接着,“庄诵半游诗,恍若山行客”,诗人仿佛自己已置身于山林之中,诵读着庄子的诗篇,体验着山间行旅的乐趣,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是日望舒满,笋舆戒发夕”,描述了某一天月亮圆满,诗人乘坐竹轿(笋舆)准备在夜晚出发,预示着即将踏上一段旅程。接下来,“素影流稻衣,晃皪骇绀碧”,诗人用“素影”、“稻衣”、“晃皪”、“绀碧”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稻田的景象,以及光线在不同物体上的反射效果,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美。
“定在白马前,安问何年划”,诗人将自己置于白马之前,似乎在冥想或静坐,思考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真谛,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最后,“阅尽驱驰人,劳劳倦于役”,诗人感慨于世间奔波忙碌的人们,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闭口一无言,攒眉亦何益”,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即使面对外界的压力和困扰,也应保持内心的宁静。最后,“会当往拜之,有癖自畴昔”,表达了诗人对老僧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禅修生活的向往,暗示了他早已有此情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修行者精神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