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即之色渐温,佩之芳愈敏全文

即之色渐温,佩之芳愈敏

宋 · 张侃
兰以深而香,避世非吾忍。
移根植堂下,遂使世人冁。
谁知秋华拆,未许流声尽。
即之色渐温,佩之芳愈敏
因观太古音,试理幽兰引。
幽兰本香草,名随四时泯。
奈何楚子孙,些只徒自窘。
一枝三四叶,与人作标准。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侃所作,名为《秋日閒居十首(其九)》。诗中以“幽兰”为题,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和超然世外生活的向往。

首句“兰以深而香,避世非吾忍”,以兰花深邃的香气象征高洁的品质,但又表达了诗人不愿隐居避世的心境。接着,“移根植堂下,遂使世人冁”两句,通过将兰花移植至堂前,使得其香气能被更多人闻到,暗含了诗人希望自己的高洁品质能被世人所知之意。

“谁知秋华拆,未许流声尽”描绘了兰花在秋天开放,其美丽与香气并未完全消散,寓意着高尚品德即使在困难时期也能保持其价值。接下来,“即之色渐温,佩之芳愈敏”则进一步强调了兰花的香气与色泽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更加吸引人,象征着高尚品质的持久魅力。

“因观太古音,试理幽兰引”一句,诗人通过观察古代音乐,尝试理解兰花的引人之处,暗示了高尚品质与艺术之美之间的联系。最后,“幽兰本香草,名随四时泯”表明兰花虽是四季常青的香草,但其名声却随季节更迭而淡去,以此来反思社会对高尚品质的认可往往不持久。

“奈何楚子孙,些只徒自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人们过于拘泥于世俗的束缚,无法真正理解和欣赏高尚品质。“一枝三四叶,与人作标准”则以兰花的一枝三叶,比喻高尚品质应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语言优美,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