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寥廓外,何处托遗音
出处:《北郭晚眺呈丁叔衡师立钧二首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独鸟鸣残竹,层阴荡远林。
云山前代色,霜树古时心。
野水寒逾净,疏烟晚更沈。
苍茫寥廓外,何处托遗音。
云山前代色,霜树古时心。
野水寒逾净,疏烟晚更沈。
苍茫寥廓外,何处托遗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北郭晚眺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哲思。首句“独鸟鸣残竹”以一只孤独的鸟在枯竹中鸣叫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层阴荡远林”一句,通过“层阴”与“远林”的相互映衬,展现了广阔深远的景象,给人一种辽阔无垠的感觉。
“云山前代色,霜树古时心”两句,运用了时空交错的手法,将眼前的云山与历史中的山色相联系,霜树与古时的心相呼应,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前代色”和“古时心”,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过往岁月的怀想。
“野水寒逾净,疏烟晚更沈”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野水在寒冷中显得更加清澈,疏烟在傍晚时分更加浓重,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静态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沉。
最后,“苍茫寥廓外,何处托遗音”以问句收尾,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归宿的思考和对于心灵寄托的探寻。在这片苍茫辽阔的天地间,诗人似乎在寻找着自己的声音,或是对某种理想、某种精神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表象的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