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霜晓谩吹愁,八尺风漪不耐秋
出处:《谢龚养正送蕲竹杖》
宋 · 范成大
一声霜晓谩吹愁,八尺风漪不耐秋。
上座独超三昧地,诺惺庵里證般舟。
上座独超三昧地,诺惺庵里證般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霜晓:清晨的霜冻和黎明。谩:徒然,无益。
吹愁:引发忧愁。
八尺风漪:八尺宽的水面波动。
不耐秋:无法抵挡秋天的寒冷。
上座:高僧或修行者的高位。
独超:独自超越。
三昧地:禅定的境界。
诺惺庵:诺惺庵,可能指一个寺庙或修行场所。
證般舟:证悟般若之舟,比喻通过修行达到智慧的彼岸。
翻译
清晨的寒霜徒然引发忧愁,八尺大的水面无法抵挡秋天的凉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题为《谢龚养正送蕲竹杖》。诗中通过描绘霜晓和风漪的景象,寓含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一声霜晓谩吹愁",以霜晓的声响象征愁绪,表达出诗人对清晨时分的淡淡哀愁。"八尺风漪不耐秋",则通过风中水波的描写,暗示秋天的萧瑟和诗人内心的敏感,难以承受这凄凉的季节。
"上座独超三昧地",这里的"上座"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三昧地"指佛教中的最高境界,这里暗指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诺惺庵里證般舟","诺惺庵"可能是诗人的居所或友人龚养正所在之地,"證般舟"意为证悟佛法,如同乘舟渡过生死之河,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解脱的向往和对朋友赠物的感激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禅宗思想,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的淡然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