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因其无用姿,授以有用意全文

因其无用姿,授以有用意

出处:《瘿木樽
宋 · 刘敞
先民任天真,吾得见其器。
其器云如何,盖若刳木类。
不戕生以戚,不伤材以蔽。
不以远见遗,不以枯见弃。
因其无用姿,授以有用意
取彼自然象,廓此闳然制。
岂无彫磨工,不欲败淳粹。
岂无青黄文,不欲增巧伪。
其高岂无盖,不设簋簠制。
其下岂无舟,不著鸡鸟丽。
任真肆穫落,肯慕金玉贵。
儿童诮敦朴,妇女惊丑异。
岂若轻薄子,形容混兹世。
矜愚以相高,饰貌以自喜。
淳风陷衰薄,古道丧简易。
自非窊樽民,慎勿同一醉。

鉴赏

这首诗《瘿木樽》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描述一件名为“瘿木樽”的器具,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朴素生活态度的赞美与向往。

诗中首先提到“先民任天真”,表达了对古代先民纯真生活的敬仰。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瘿木樽”的形态,“盖若刳木类”,形象地说明它是由天然木材制成,未经雕琢,保持了原始的形态。诗人强调这种器具“不戕生以戚,不伤材以蔽”,即它没有破坏生命,也没有掩盖材料的本来面貌,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材料的珍惜。

进一步,诗人指出“因其无用姿,授以有用意”,说明这件器具虽然外表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实用的价值,通过“取彼自然象,廓此闳然制”来强调其设计的合理性与自然之美。诗人还提到“岂无彫磨工,不欲败淳粹”,表达了对工艺的尊重,但更重视保持材料的原始状态,反对过度加工,以保持其淳朴的本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岂无青黄文,不欲增巧伪”强调了对装饰的节制,认为真正的美在于自然而非人工雕琢。对于“其高岂无盖,不设簋簠制”和“其下岂无舟,不著鸡鸟丽”的描述,则进一步展示了这件器具的简约风格,没有多余的装饰,体现了对实用性和功能性的重视。

最后,诗人通过“任真肆穫落,肯慕金玉贵”表达了对金玉之贵的不屑,更欣赏那些保持真我、朴实无华的事物。同时,诗人也对那些追求轻薄、浮夸的生活方式表示了批评,认为这样的行为会侵蚀淳朴的风气,丧失简朴易行的传统美德。

整首诗通过对“瘿木樽”的描述,不仅赞美了古代器具的实用与美观,更反映了诗人对淳朴生活态度的推崇,以及对社会风气转变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