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存晞发,高风缅补唇
出处:《江行杂诗三首》
清 · 孙致弥
鹭鸶村下路,停策吊沉沦。
大义存《晞发》,高风缅补唇。
明时甘浪迹,乱世得全身。
搔首严陵濑,南阳有故人。
大义存《晞发》,高风缅补唇。
明时甘浪迹,乱世得全身。
搔首严陵濑,南阳有故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舟江上,途经鹭鸶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鹭鸶村下路,停策吊沉沦”描绘出诗人驻足于鹭鸶村旁,心中感慨万千的情景。鹭鸶村,以鹭鸶为名,或许象征着一种宁静与和谐,而“吊沉沦”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沧桑、人生浮沉的深深忧虑。
接下来的“大义存《晞发》,高风缅补唇”两句,运用典故,借《晞发》(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象征光明与希望)和“补唇”(比喻弥补过失或不足),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与理想的坚守,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追慕。这里的“大义”和“高风”,不仅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暗含对社会正义与美好风尚的向往。
“明时甘浪迹,乱世得全身”则反映了诗人身处时代变迁中的复杂心情。在清明的时代,他愿意远离尘嚣,甘愿过着隐逸的生活;而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则更加珍惜保全自己的生命与安全。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最后,“搔首严陵濑,南阳有故人”以严陵濑和南阳作为背景,引出了诗人对于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严陵濑是古代一个著名的地点,常被用来寄托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南阳则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这里提到的“故人”,可能是诗人怀念的老朋友,或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道德、理想以及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