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量涵万顷沧溟阔,气吐千寻太华高全文

量涵万顷沧溟阔,气吐千寻太华高

宋 · 曾丰
稚年曾未睹风标,瀚海初闻拔俊髦。
国子先生曾并席,蓬莱学士看挥毫。
量涵万顷沧溟阔,气吐千寻太华高
述性妙思穷孔孟,指南馀藻屈雄褒。
谈经落落鉴遒铎,飞步仙仙踏海鳌。
忠力敢前轻履尾,刚肠一决快吹毛。
归来有意成陶赋,谪去无言吊楚骚。
志不下人宁碌碌,时非知我但嚣嚣。
吴江春水寻幽寺,越岭秋风听怒涛。
宣室鬼神灵语断,长安钟鼓梦思劳。
广陵南隔迷桑梓,泗水东来照节旄。
威憺四隅消警吠,惠流比屋乐耕缫。
真仙应祝通时泽,朽骨平冤息夜号。
潇洒幅巾忘梦觉,清凉丈室笑熏膏。
淮阳大节孤尤峻,吏部雄材晚更豪。
滥使执经称弟子,虚烦解榻下功曹。
曾迷马祖山前鹿,顿悟华亭水底篙。
细札忽闻更屏翰,高牙俄见列弓刀。
照回天子今方晤,怒拂龙颜昔未遭。
屈指陪京非久驻,太平功业待伊皋。

拼音版原文

zhìniáncéngwèifēngbiāohànhǎichūwénjùnmáo

guóxiānshēngcéngbìngpéngláixuéshìkànhuīháo

liánghánwànqǐngcāngmíngkuòqiānxúntàihuágāo

shùxìngmiàoqióngkǒngmèngzhǐnánzǎoxióngbāo

tánjīngluòluòjiànqiúduófēixiānxiānhǎiáo

zhōnggǎnqiánqīngwěigāngchángjuékuàichuīmáo

guīláiyǒuchéngtáozhéyándiàochǔsāo

zhìxiàrénníng
shífēizhīdànáoáo

jiāngchūnshuǐxúnyōuyuèlǐngqiūfēngtīngtāo

xuānshìguǐshénlíngduànchángānzhōngmèngláo

广guǎnglíngnánsāngshuǐdōngduànzhàojiémáo

wēi{zuǒxīnyòuzhān}xiāojǐngfèihuìliúgēngsāo

zhēnxiānyìngzhùtōngshíxiǔpíngyuānhào

xiāojīnwàngmèngjuéqīngliángzhàngshìxiàoxūngāo

huáiyángjiéyóujùnxióngcáiwǎngèngyàn

làn使shǐzhíjīngchēngfánjiěxiàgōngcáo

céngshānqián鹿dùnhuátíngshuǐgāo

zháwéngèngpínghàngāoéjiànliègōngdāo

zhàohuítiānjīnfānglóngyánwèizāo

zhǐpéijīngfēijiǔzhùtàipínggōngdàigāo

注释

稚年:幼时。
风标:风采。
瀚海:大海。
拔俊髦:拔萃群英。
国子先生:国子监官员。
蓬莱学士:学者。
量涵:才情包容。
太华:华山。
指南:指导。
屈雄褒:高度赞扬。
谈经:谈论经书。
飞步:快速行走。
海鳌:海中巨龟。
轻履尾:轻视小节。
吹毛:比喻小事。
陶赋:田园诗。
楚骚:楚辞。
宁碌碌:不甘平凡。
嚣嚣:纷扰不安。
幽寺:隐秘寺庙。
怒涛:汹涌波涛。
宣室:汉代宫殿。
梦思劳:入梦困扰。
广陵:地名。
节旄:旗帜。
警吠:警犬吠声。
比屋:家家户户。
通时泽:普施恩泽。
息夜号:停止哀号。
幅巾:头巾。
梦觉:梦醒。
丈室:书房。
熏膏:香气。
淮阳:地名。
吏部:官署。
滥使:误用。
解榻:让座。
马祖山:地名。
华亭:地名。
篙:竹竿。
屏翰:笔墨。
高牙:武将的仪仗。
天子:皇帝。
龙颜:帝王之容。
太平功业:太平盛世的功绩。
伊皋:古代贤臣名。

翻译

幼时未曾见识风采,初次听说他拔萃群英。
国子先生曾同桌共席,蓬莱学士看他挥洒笔墨。
他的才情如大海般广阔,气质如华山般崇高。
他的思想深邃,妙思连孔孟,评价极高。
谈论经书见解独到,如同仙人跨海踏浪。
忠诚勇敢,敢于直言,毫不畏惧。
归乡后有志写田园诗,贬谪时默默吟唱楚辞。
志向不凡,不甘平庸,时运不济却心静如水。
在吴江春水边寻找幽寺,越岭秋风中倾听怒涛。
宣室神灵对话已断,长安钟鼓入梦令人疲倦。
广陵南边桑梓迷茫,泗水东流映照旌旗。
威严消除四方警戒,恩惠普及家家户户。
真仙般的德行应受时代赞美,冤魂得以安息。
在清静的书房忘却梦境,享受着清凉的氛围。
晚年淮阳的节操更显峻峭,吏部的雄才更显豪迈。
误以为弟子执经,实则虚名,徒增烦恼。
曾迷失于马祖山前鹿群,华亭水底一篙顿悟。
接到新的任命,立刻放下笔墨,拿起武备。
如今皇帝正与他相见,昔日未曾触怒龙颜。
屈指算来,京城并非久留之地,期待他建立太平功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为孙莘老赴任南京而作的赠别诗,表达了对孙莘老才华横溢、品格高尚的赞美,以及对他未来仕途的期许。诗中通过描绘孙莘老早年的卓越才情,如国子监的同席、蓬莱学士的风采,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和气度。诗人还以孔孟为喻,赞扬他的深刻见解和高尚情操,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刚正不阿的性格。

诗中提到孙莘老在学术上的精深造诣,以及他在谈论经义时的从容和超凡能力,暗示他将在南京任职期间有所作为。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孙莘老被贬谪的同情,以及对他志向的肯定,认为他不会因困境而消极,反而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孙莘老在南京的生活,如游览吴江、越岭听涛,以及他在宣室的神灵对话和长安的梦境,都寓含了对他的祝福和期待。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孙莘老在南京能实现太平功业的信心,以及自己对孙莘老未来的祝愿。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敬意和期待的送别诗,展示了曾丰对孙莘老的高度评价和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