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语青牛台畔客,濯缨吾亦玉泉还
出处:《送戴务旃入华山》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夷齐祠墓白云间,君向三峰峰上攀。
河至华阴分地络,山连蒲坂作天关。
昭王博箭芙蓉里,毛女琴声瀑布间。
为语青牛台畔客,濯缨吾亦玉泉还。
河至华阴分地络,山连蒲坂作天关。
昭王博箭芙蓉里,毛女琴声瀑布间。
为语青牛台畔客,濯缨吾亦玉泉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华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遗迹,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古代文化的追思。首句“夷齐祠墓白云间”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仙气飘渺的世界,暗示着华山不仅自然景观绝美,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接着,“君向三峰峰上攀”,诗人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攀登华山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探索未知、追求精神高度的渴望。
“河至华阴分地络,山连蒲坂作天关”两句,通过对比华山与黄河的关系,以及山与山之间的连接,展现了华山在地理上的独特地位,仿佛是天地间的门户,既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又连接着宇宙的奥秘。
“昭王博箭芙蓉里,毛女琴声瀑布间”则将目光转向了华山的历史传说,通过引用昭王射箭于芙蓉花丛中的故事和毛女在瀑布间弹琴的传说,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神秘。
最后,“为语青牛台畔客,濯缨吾亦玉泉还”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的深情厚意,希望与青牛台畔的旅人分享这份美好,并且以“濯缨”这一动作,象征着心灵的洗涤与净化,最终回归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华山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反思,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