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夷门哀饮剑,逡巡函谷恨回鞍
出处:《夷门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信陵当日救邯郸,毛薛诸公尽结欢。
怅望夷门哀饮剑,逡巡函谷恨回鞍。
魏王不信佳公子,醇酒美人终已矣。
兵法空名宾客书,合纵未雪诸侯耻。
大梁为君频驻马,燕赵萧条同泪下。
荆卿一去无酒人,朱亥已没谁屠者。
狐兔纷纷古市游,灌城早已知鸿沟。
侯嬴不吊吊公子,遗墓苍茫何处求。
怅望夷门哀饮剑,逡巡函谷恨回鞍。
魏王不信佳公子,醇酒美人终已矣。
兵法空名宾客书,合纵未雪诸侯耻。
大梁为君频驻马,燕赵萧条同泪下。
荆卿一去无酒人,朱亥已没谁屠者。
狐兔纷纷古市游,灌城早已知鸿沟。
侯嬴不吊吊公子,遗墓苍茫何处求。
鉴赏
这首《夷门行(其一)》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信陵君、毛薛诸公、魏王、荆轲、朱亥、侯嬴等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感慨。
诗中开篇即以“信陵当日救邯郸”点出主题,信陵君在历史上的英勇事迹被诗人深情地回顾。接着,“毛薛诸公尽结欢”描绘了信陵君身边贤士云集的情景,表达了对这些智谋之士的敬仰之情。
“怅望夷门哀饮剑,逡巡函谷恨回鞍”两句,通过想象信陵君在夷门饮剑、在函谷关前回鞍的场景,表达了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诗人将历史人物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魏王不信佳公子,醇酒美人终已矣”一句,诗人借魏王对信陵君的误解与不信任,表达了对英雄命运多舛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英雄时代已逝,佳公子终将归于寂寥。
“兵法空名宾客书,合纵未雪诸侯耻”则揭示了历史上的政治策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诸侯间的纷争并未因此而平息,表达了对历史无奈的感慨。
“大梁为君频驻马,燕赵萧条同泪下”两句,诗人通过描述信陵君在大梁的频繁驻足和燕赵之地的萧条景象,进一步深化了对英雄命运的悲叹。
“荆卿一去无酒人,朱亥已没谁屠者”通过对比荆轲与朱亥两位历史上的刺客,表达了对英雄逝去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英雄时代的终结。
最后,“狐兔纷纷古市游,灌城早已知鸿沟”描绘了历史变迁后的荒凉景象,与开头形成呼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侯嬴不吊吊公子,遗墓苍茫何处求”以侯嬴对信陵君的忠诚与怀念,以及对信陵君墓地的追寻,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崇敬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深刻情感和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