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恸为倾千点泪,如零蕉雨不胜揩
出处:《哭颜文初》
清末近现代初 · 吴妍因
君家昔有常山舌,此地今无博野斋。
何自招魂归白骨,伊谁作教傍青槐。
论交两度叨援手,欲哭三年未放怀。
一恸为倾千点泪,如零蕉雨不胜揩。
何自招魂归白骨,伊谁作教傍青槐。
论交两度叨援手,欲哭三年未放怀。
一恸为倾千点泪,如零蕉雨不胜揩。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吴妍因所作的《哭颜文初》。诗中以深沉哀婉的笔触,表达了对故友颜文初的深切悼念之情。
首联“君家昔有常山舌,此地今无博野斋。”以“常山舌”和“博野斋”象征逝者生前的才华与居所,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场景,突显出逝者的离世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怀念。
颔联“何自招魂归白骨,伊谁作教傍青槐。”运用典故,以“招魂”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同时以“白骨”和“青槐”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死亡的凄凉,后者则暗示生命的延续与希望,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逝者归宿的疑问与对生命永恒的思考。
颈联“论交两度叨援手,欲哭三年未放怀。”回忆了与逝者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逝者在自己困难时伸出援手的情景,表达了对逝者无私帮助的感激与不舍。同时,“欲哭三年未放怀”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长时间沉浸在悲痛中的状态,体现了悼念之情的深沉与持久。
尾联“一恸为倾千点泪,如零蕉雨不胜揩。”以“一恸”形容极度的悲痛,以“千点泪”和“蕉雨”比喻泪水如雨般落下,无法抑制。这一联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因失去挚友而产生的强烈情感波动,以及对逝者深深的怀念与哀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追忆、对逝者归宿的思考、对逝者帮助的感激以及对逝者离世后内心悲痛的抒发,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情悼念,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悼亡友的典型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