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莽回青阳,蛰魄无骇时
清 · 李长霞
昭昭白日光,夜台不蒙辉。
冥冥泉下人,讵识生者悲。
和风扇春林,病叶忽辞枝。
大化有逸顺,庸情安可知。
忆昔送将归,不谓成永辞。
奄忽岁已迁,家人空馀思。
宿莽回青阳,蛰魄无骇时。
彭、聃以为天,斯理谁能齐。
悲来时涕零,援笔空复词。
冥冥泉下人,讵识生者悲。
和风扇春林,病叶忽辞枝。
大化有逸顺,庸情安可知。
忆昔送将归,不谓成永辞。
奄忽岁已迁,家人空馀思。
宿莽回青阳,蛰魄无骇时。
彭、聃以为天,斯理谁能齐。
悲来时涕零,援笔空复词。
鉴赏
这首清代李长霞的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诗的前四句以"昭昭白日光,夜台不蒙辉"起兴,暗示了生者对亡者的思念与哀悼,犹如白日无法照亮黑夜中的墓地。接着,诗人通过"冥冥泉下人,讵识生者悲",表达了对亡者无法感知生者悲痛的无奈。
"和风扇春林,病叶忽辞枝"运用比喻,将病叶的凋落比作亲人突然离世,生动描绘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大化有逸顺,庸情安可知"则揭示了自然法则与人生短暂的对比,暗示生死之理非人力所能左右。
"忆昔送将归,不谓成永辞"回忆起送别时的情景,没想到竟是永别,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奄忽岁已迁,家人空馀思"表达了时光飞逝,家中只剩下对亡者的思念。"宿莽回青阳,蛰魄无骇时"借冬草在春天复苏,寓意亡者灵魂得到安息,但生者仍感悲痛。
最后两句"悲来时涕零,援笔空复词"直接抒发了诗人悲从中来,提笔写下这首诗以寄托哀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失去亲人的哀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