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罢《黄庭》梦灵对,手招老鹤眼蘧庐
出处:《月华山歌为梁道士作》
清 · 陈鹏年
我昔看山到京口,郭璞坟前洒杯酒。
扬子渡头争渡急,不使焦山落吾手。
廿年宦海吴越游,天驷之乘沙棠舟。
元规障尘满天地,蓬壶那得寻丹丘。
去年长夏凡再至,停桡一上江天寺。
江波㶁㶁鸣向人,手板腰围汗流渍。
深秋奉檄驰江干,快遂初衣返钓竿。
黄茅雨湿鹧鸪叫,欲归不归行路难。
南冠驱迫何匆遽,遥指月华最深处。
四时羁绊五六人,暂借丹房度朝暮。
丹房老子人姓梁,双瞳炯炯眉发黄。
尽日低头弄柔翰,一生古貌游羲皇。
深山穷谷君合止,胡为混迹红尘里。
为言咫尺即瀛洲,试看天吴移海水。
仙人自昔好楼居,我亦蒲团坐碧虚。
写罢《黄庭》梦灵对,手招老鹤眼蘧庐。
月华之山山色好,俯视群山揖苍昊。
儿时住此今白头,银杏手栽成合抱。
月华之山高嵯峨,三山海面浮髻螺。
下瞰鱼龙等幺么,兴来赌尽山阴鹅。
屈指今年才六十,故旧儿孙且云集。
好贮麟脯泛流霞,不采芝肪煮白石。
酌君酒,祝君篇,我兹与尔非少年。
人生三万六千日,但得长闲不羡仙。
扬子渡头争渡急,不使焦山落吾手。
廿年宦海吴越游,天驷之乘沙棠舟。
元规障尘满天地,蓬壶那得寻丹丘。
去年长夏凡再至,停桡一上江天寺。
江波㶁㶁鸣向人,手板腰围汗流渍。
深秋奉檄驰江干,快遂初衣返钓竿。
黄茅雨湿鹧鸪叫,欲归不归行路难。
南冠驱迫何匆遽,遥指月华最深处。
四时羁绊五六人,暂借丹房度朝暮。
丹房老子人姓梁,双瞳炯炯眉发黄。
尽日低头弄柔翰,一生古貌游羲皇。
深山穷谷君合止,胡为混迹红尘里。
为言咫尺即瀛洲,试看天吴移海水。
仙人自昔好楼居,我亦蒲团坐碧虚。
写罢《黄庭》梦灵对,手招老鹤眼蘧庐。
月华之山山色好,俯视群山揖苍昊。
儿时住此今白头,银杏手栽成合抱。
月华之山高嵯峨,三山海面浮髻螺。
下瞰鱼龙等幺么,兴来赌尽山阴鹅。
屈指今年才六十,故旧儿孙且云集。
好贮麟脯泛流霞,不采芝肪煮白石。
酌君酒,祝君篇,我兹与尔非少年。
人生三万六千日,但得长闲不羡仙。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陈鹏年的《月华山歌为梁道士作》是一首以月华山为背景,为梁道士而作的诗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月华山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梁道士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其年事已高的感慨。
首句“我昔看山到京口,郭璞坟前洒杯酒”,诗人回忆起过去在京口游览,曾在郭璞墓前饮酒,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敬仰。接下来,“扬子渡头争渡急,不使焦山落吾手”描绘了渡口的繁忙景象,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廿年宦海吴越游,天驷之乘沙棠舟”描述了诗人多年的仕途生涯,乘坐华丽的沙棠舟,然而“元规障尘满天地,蓬壶那得寻丹丘”表达了对官场尘嚣的厌倦,渴望远离尘世,寻找仙境。
“去年长夏凡再至,停桡一上江天寺”写诗人再次造访月华山,体验江天寺的宁静。“深秋奉檄驰江干,快遂初衣返钓竿”则表达了诗人公务在身但仍想回归自然的愿望。
“南冠驱迫何匆遽,遥指月华最深处”暗示了被迫离开隐居地的无奈,而“四时羁绊五六人,暂借丹房度朝暮”则表达了与朋友共度隐逸生活的短暂快乐。
诗中对梁道士的刻画生动,如“丹房老子人姓梁,双瞳炯炯眉发黄”,表现了他的仙风道骨。诗人羡慕梁道士的隐居生活,并以“月华之山山色好,俯视群山揖苍昊”等句描绘月华山的美景,表达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酌君酒,祝君篇”表达对梁道士的祝福,感叹人生短暂,希望能像梁道士一样享受悠闲的生活,而不追求仙道。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